健康養身★氣溫驟降! 加強護「心」防猝死

氣溫驟降! 加強護「心」防猝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心肌梗塞新聞時有所聞,近日媒體報導,客運司機載客途中胸痛引發心肌梗塞,硬撐1小時險釀意外!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民眾若突然有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或是發生臉歪手垂大舌頭等中風徵兆,須立即「打119快就醫」,千萬別硬撐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各類駕駛人更應切實遵守,以保護自身及用路人安全。

心血管疾病總無情! 用「心」維護健康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則造成5.3萬人死亡,已超越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國民健康署在此提醒,八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臟病與中風等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而近年來受氣候變遷的影響,忽冷忽熱及氣溫驟降等的氣候型態也是誘發因子之一。

心血管疾病常來的猝不及防,彈指之間即天人永隔!為避免憾事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國民健康署呼籲從健康生活型態開始做起,如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戒菸節酒、控制三高、定期健檢等,即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守門員。

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也要學習愛護自己的心,落實健康生活型態。近日冷空氣來襲,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除注意保暖也要適時補充水分,隨時注意相關危險徵兆。

工作有異別逞強 開車時發生這樣做

國民健康署提醒:工作執勤時若發生急性徵兆千萬別逞強,應立即就醫,先顧好自身健康,才能做好稱職工作。

駕駛人於執勤時發生心肌梗塞之做法:

  1. 將車輛停到路旁且關掉引擎。

  2. 告知乘客自己身體不適,請其幫忙打119送醫;如無乘客,須盡快下車尋求幫忙,勿獨自待在車上,避免心肌梗塞時無人知曉。

【延伸閱讀】

淺談三大類血管疾病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教你預防 遠離國人第二號殺手

降血脂藥停藥率高達50% 醫師憂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2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現年57歲的黃女士自第1胎生產後,因便秘嚴重形成痔瘡,至今已有35年病史,最初痔瘡發作腫痛時,自行至藥房買成藥塗抹後稍有改善就不以為意。隨著年紀增長,發現痔瘡從原本如廁完會縮回去,變成必須用手推進去,直到最近半年竟常常脫垂在外,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由於害怕西醫必須開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失智!一名罹患失智症9年半的張太太,是中華電信高層主管,先生說老婆原本個性非常聰明,有天突然讀不懂文件,常常重複問相同問題、忘記重要會議時間,性格大幅改變。直到前往臺大醫院就診,才在57歲確診為阿茲海默症。 中壯年罹患失智症衝擊大&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謝女士與兒子都是肝病患者,長期於桃園龜山住家附近診所看診,由醫師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疑似異常腫瘤,立即以健保署電子轉診平台,安排謝女士轉至林口長庚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肝癌,幸好及早發現,迅速將肝腫瘤切除病情穩定後,轉回原診所就近照護追蹤,謝女士由衷感謝雙向轉診合作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般民眾剛被診斷糖尿病時,就覺得人生黑一半,但其實糖尿病透過飲食改進及藥物的治療,仍可以健康的生活。因應每年11/14「世界糖尿病日」,安南醫院糖尿病團隊特別擴大舉辦糖尿病病友會,以「上下齊守,控糖為首」為主軸,召集各科專家醫師舉辦健康講座,並且舉辦有獎徵答及健康問題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