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人有「痔」難伸35年 中醫擺脫痔瘡重獲新生

婦人有「痔」難伸35年 中醫擺脫痔瘡重獲新生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現年57歲的黃女士自第1胎生產後,因便秘嚴重形成痔瘡,至今已有35年病史,最初痔瘡發作腫痛時,自行至藥房買成藥塗抹後稍有改善就不以為意。隨著年紀增長,發現痔瘡從原本如廁完會縮回去,變成必須用手推進去,直到最近半年竟常常脫垂在外,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由於害怕西醫必須開刀處理,決定尋求中醫協助,透過內外兼治的療程,栗子大小的痔瘡約12天就完全脫落,如今排便有種如釋重負的輕鬆舒適。

 

收治前述病例的中醫師羅永欽表示,黃女士來看診時主述因為尷尬、加上覺得尚不礙事,抱持著能拖就拖的鴕鳥心態,生完第1胎痔瘡形成之後,還常常在如廁時滑手機、看小說,隔了7年再生第3胎因為體質影響,早上進補後、下午痔瘡就開始腫痛,肛門肌肉逐漸鬆弛、痔瘡脫垂摩擦後也容易流血,檢查發現血紅素不足、還有貧血現象。痔瘡愈「養」愈大,最終變成塞進去10分鐘左右又掛在肛門外,因肛門不適、加上必須常跑廁所,連逛街、踏青都只能婉拒,唯恐造成他人不便,苦不堪言。

 

痔瘡發生的原因常是長期便秘、火氣大,在廁所久蹲馬桶時過度出力,導致肛門壓力增加、靜脈曲張且瘀血,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痔瘡患者常有的共同症狀包括解便疼痛、帶血,解便時出現痔瘡脫垂、肛門有搔癢感及便秘現象。

 

初期從小型內痔逐漸變大,形成內外痔兼具的混和痔,症狀益發嚴重。因為發生的部位在很隱私的肛門和直腸附近,多數人遇到痔瘡問題,多半難以啟齒,往往拖到疼痛難耐或嚴重影響生活,才決定就醫。

 

羅永欽指出,若痔瘡已經形成,中醫治療通常會採用點藥脫落方式,點藥於肛門局部,讓痔瘡自然乾枯並脫落。搭配早晚2次內服藥,幫助清熱解毒、排出軟便;此外,還有殺菌、消腫、消炎的外用藥包,每天洗澡後浸泡坐浴15至20分鐘,以減輕療程期間傷口腫痛的不適,通常7至10天後痔瘡就會脫落,若根深蒂固的痔瘡約需12至13天。內外兼治下傷口會逐漸癒合,中醫治療不像開刀較為疼痛且復原期長,像黃女士還能照常煮飯、接孫子下課。

 

現代人排便習慣不佳,常坐馬桶看書報、玩手機,延長排便時間造成肛門血液循環停留,排便過硬或困難仍過於使勁,如經常便秘、肥胖一族、長期久站或久坐的職業、孕婦及年長肛門鬆弛老化等,都是痔瘡的好發族群。

 

羅永欽提醒,中醫治療痔瘡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四處活動,盡量休息,飲食部分以蔬果、口味清淡為主,禁食油炸物,多喝水、食纖維素高的食物,如木瓜、香蕉、哈密瓜等清涼退火的蔬果,有助排便順暢。平日應避免久蹲馬桶、讓肛門使用過度,痔瘡治療後的3至6個月內,每天洗澡後可利用臉盆以溫水坐浴15至20分鐘,有助促進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順暢,預防痔瘡再次復發。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蔬菜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就是因為我們平時吃的多,所以對蔬菜的安全意識就要更清晰了,有些含有很強毒性的蔬菜,一定要杜絕食用。" 1、爛白菜:亞硝酸鹽中毒 腐爛的蔬菜容易滋生細菌,從而分解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人食入後,就會導致亞硝酸鹽中毒而出現頭痛、頭暈、噁心、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近年來生活環境的改變和工作壓力增加,禿髮、掉髮的民眾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大部分的人認為,髮量減少感覺較老,所以生髮求診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陳拓綱醫師表示,一般壓力性掉髮的民眾,從基本生活調理改善,即可恢復健康頭髮生長的週期,若無法分辨自己的狀況,須及早請專業生髮醫師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 根據國健署最新的統計,台灣地區每46分鐘就會有一個人被診斷為乳癌,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據。但是如果有一位女性同胞一輩子罹患兩次乳癌,她該怎麼辦?幸好有口服低劑量連續給予式化療,副作用低很多、效果佳,讓她重拾彩色人生,也讓辛苦照顧她的老母很開心又擁有健康的女兒。 二度乳癌...

閱讀詳情 »

1、蔥的粘液 專家表示,蔥的黏液可以抑制發炎切下蔥白色的部分,其中有黏液,而此黏液對鼻的發炎症狀有功效,能使空氣流通鼻內而治好鼻塞現象。將黏液涂貼在鼻樑上很有 功效。此外,也可將白色部分的蔥切成細絲,放入碗裡,注入熱水,加入少量味噌,每天二至三次飲用。或者只是加入味噌服用也很有功效。 2、橘子皮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