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水果甜滋滋,糖尿病要忌口?穩血糖控分量,5秘訣安心吃

作者:張世傑

夏日水果很甜,糖尿病患應選擇不吃?醫師指出,糖尿病患並非所有水果都需忌口,水果除了糖分,還包含大量維生素、纖維質等重要營養素,只要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水果,少吃高升糖指數水果,就能避免血糖高低不穩,釀成病灶擴大。

水果甜滋滋,糖尿病要忌口?穩血糖控分量,5秘訣安心吃

部立雙和醫院家醫科周碩渠醫師指出,民眾及糖尿病友對水果甜度與血糖高低的關係,常有錯誤迷思。但事實上,真正影響血糖上升的因素為水果的「醣」成分及升糖指數(GI),而非以甜度高低作為血糖上升的依據。

低GI水果 輔助穩定血糖

而水果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為避免糖尿病友水果攝取不足,應先了解低GI水果有奇異果、小番茄、芭樂、蘋果、櫻桃、葡萄柚等,中GI水果有木瓜、香蕉、芒果、鳳梨等,而西瓜為高GI水果,病友可自行選擇適合的水果。

研究也證實,餐前30分鐘吃低升糖指數水果如奇異果,將有助穩定血糖,主因是低升糖指數水果富含水溶性纖維,可延緩胃排空,防止血糖急劇上升,但腸胃功能不佳者若餐前吃水果,可能導致腸胃不適,並不建議餐前吃水果。

水果甜滋滋,糖尿病要忌口?穩血糖控分量,5秘訣安心吃

並非所有水果糖尿病患都需忌口,但是要懂得控制分量穩定血糖。

1天2水果 控分量穩血糖

周碩渠醫師強調,基本上,糖尿病人所有食物都可以吃,但要控制分量,而且要懂得食物代換。例如,芭樂是水果類食物,1天能吃2份水果,芭樂1份是半顆。如果,1天都不吃其他水果的話,芭樂也只能吃1顆。

另外,很多糖尿病友擔心水果醣分高,容易發胖、讓血糖飆升,因而刻意限制攝取。但建議1天可均衡攝取2種不同的水果,每個份量約以1個拳頭大小為限。且建議製作自己的水果飲食紀錄表,有效掌握吃水果4秘訣,以穩定血糖。

糖尿病友餐後測血糖 吃水果5秘訣

1.限量水果攝取

每種水果都含有單糖,糖友每天水果的建議攝取量大約是1份至3份的水果為限,適度的使用水果完全不會造成血糖的大幅波動,但也別忘了要記得進食量要固定,減少波動的可能性。

2.掌握食用時間

切記在餐前、餐後和睡前吃水果,很容易造成過多的醣分攝取,所以建議可以把水果當成點心在正餐之間食用,不僅可以預防低血糖的狀況,也能防止血糖大幅度的波動,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不宜打成果汁

把水果變成液體狀的果汁時,因為比較不容易產生飽足感,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吃進過多的糖分,所以盡量不要貪圖方便把水果打成果汁,還是以果實的狀態下去服用是最好的。

4.選擇合適水果

巧妙的選擇低GI值(升糖指數)的水果,這樣對血糖的波動影響就較小,更進一步的話,還能選擇膳食纖維較高、水分含量較多的水果。例如:草莓、蘋果、橘子、梨子、西瓜等。

5.餐後監測血糖

食用水果時選擇含糖量低、低GI值的水果,只是最初階的選擇方式。建議糖友們最好也能養成吃水果的前後2小時,監測自身血糖波動的習慣,有助找出適合自己的水果種類,同時確保健康狀態。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據統計,國人家中幼兒在發展階段有口腔功能不協調問題的比例高達7成,其中造成牙列不整及下顎錯咬狀況,不單與遺傳有關,更與兒童時期的呼吸方式、吞嚥及吸吮拇指等不良習慣有很大關係。兒童牙齒矯正專家張瀞云醫師表示,孩童從小若有口呼吸或是上述不良習慣,易造成日後有暴牙、咬合不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先天聽損從小矯正 可回歸主流學校學習聽損兒童從小開始配戴助聽器,有助於回歸主流教育與聽常兒童一起上學。學校能配置「FM調頻系統」輔助聽損兒學習,但仍有環境吵雜、教師音訊不清晰等挑戰。聽力師發起聽損兒關懷計劃 提升孩童學習效能國內業者聽力師團隊發起《2020年聽損兒童關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口腔疾病的預防就是各種疾病的預防!」亞太牙醫教育學會會長暨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特聘教授許明倫指出,咀嚼功能不良會導致認知功能降低。台灣前進文化協會理事長池國平則呼籲,全民應及早重視口腔咀嚼及吞嚥能力,透過每日做「健口操」能夠延緩失智症相關疾病的發生,號召社會大眾一同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桃園市本土登革熱群聚再擴大!衛福部疾管署今(7)日公布桃園市1名10多歲男高中生,因反覆高燒數次就醫,登革熱NS1快篩結果呈陽性。因住家距離與第15例本土病例,僅約200公尺,因此研判與日前群聚事件有關,地方衛生單位檢查個案住家周邊有積水容器,已開出稽督單勸導,同時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