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求子好難!台灣人工生殖一年暴增3千人次 逾50歲拚子多4成3

▲台灣高齡產婦人工生殖人次年年增加。(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求子好難,借助人工生殖的人次又大增!國健署公布最新報告,2017年全台總共有3.7萬人次的不孕女性靠人工生殖求子,比前一年再暴增3000多人次,又以35到39歲女性占4成為最多,值得注意的是,逾50歲女性做人工生殖人次也有217人次,比前一年增加4成3,顯示不少女性奮力一搏。

國健署最新公布的「106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顯示,全台一共有3萬7849人次進行人工生殖,比前一年的3萬4486人次,又再增加,年年增加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科長麥揚竣表示,進一步分析,大多數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女性年齡介於35歲到39歲之間,比率4成為最多,其中,又以35歲的婦女接受人工生殖治療周期為最多,占所有治療周期的8.6%,其次為37歲婦女,占8.2%。

報告亦指出,不孕原因前3名排行榜當中,以「多種因素」占比32.8%最高,「卵巢因素」28.7%占第2位,「男性因素」則以12.2%居第3位。

麥揚竣指出,2017年透過人工生殖共有9590個嬰兒誕生,較前一年度增加了 602個嬰兒誕生,活產率為20.2%,值得注意的是,成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下滑,因此鼓勵女性一定要適齡生育。

依照目前「高齡」的定義,麥揚竣強調,女性最好在34歲以前懷孕,以減少受孕困難以及未來胎兒缺陷的風險,畢竟年紀越大求孕,不但人工生殖的治療周期越長,受限卵子健康度因素,失敗機率也越高。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文/李柔萱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怡萱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早產寶寶出生時,仍有許多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呼吸道、心臟與腸胃道等器官都容易出現併發症,因此照護早產兒時,在體溫、哺乳、睡眠及親子互動都需特別注意。   早產兒的存活率與...

閱讀詳情 »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詹德富 大家都知道,羊膜穿刺檢查的重要性,然而,檢查若有異常,再來的路要怎麼走?無論父母最後做了什麼決定,都沒有對錯,都應該被尊重,只是決定很難,更需要專業的遺傳諮詢提供詳盡的資訊,讓這個決定能夠無悔無憾!   國內晚婚晚育的...

閱讀詳情 »

大腿前側與小腿易胖的原因 與膝關節運動相關的肌肉中,有一部分也與髖關節的動作息息相關。 膝關節伸展:股直肌、股外肌、股中肌、股內肌(總稱為股四頭肌) 膝關節屈曲:縫匠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腓腸肌、膕肌、足底肌   大腿前側的四塊肌肉總稱為「股四頭肌」。 這四塊肌肉中,只有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