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決策不確定性多、深夜宣布讓人睡不著……部長您累了嗎?

決策不確定性多 深夜宣布讓人睡不著……部長您累了嗎?

指揮中心記者會回應提問,愈來愈多的「不確定」,部長累了嗎?(圖/李英婷攝)

 

優傳媒記者李英婷/新聞分析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台灣在昨(19)日新增2例確診案,也讓台灣確診人數累積至24例。其中,第23例為第19例死亡司機的妹妹,因春節吃一頓飯全家迄今共5人感染確診;第24例為北部一名60多歲女性,平日生活簡單、且近2年並沒有出國史,引發憂心是否出現「社區傳播」的感染風險。

 

而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今(20)日在官網公布亞洲國家旅遊警示,提醒在台灣、日本、新加坡、南韓、泰國與越南出現「社區傳播(community spread)」現象,更是打擊了台灣防疫信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下午召開記者會指出,美方是因我方出現第19例白牌計程車司機疑似不明感染源而示警,但經台大醫學院、中研院實驗室以不同方式檢測後,證實該例感染源為曾接載的一名浙江台商,顯示第19例有明確接觸史、並非不明感染源。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再積極與美方溝通,希望美國依據我方提供的科學證據修正。

 

我方政府記取SARS警訊而在疫情蔓延初期緊急教育民眾健康生活,讓防疫尚在掌控中,這得給連日辛勞的陳時中鼓鼓掌。但台灣畢竟不是鎖國,在與四面八方的國家持續交流,就是暴露在風險中,因此除了防疫,是否也該進入「抗疫」時期。換言之,如進入作戰的關鍵時期,該壯士斷腕就該強硬以對。

 

日本疫情連日增溫,境內也不斷傳出不明感染源的確診個案。日本向來是國人最喜歡的旅遊國家,尤其正值櫻花季,周邊有許多朋友猶豫著是否取消3月底至4月初的旅程。但是我方政府目前將日本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警示,依現實考量,旅費最多只能拿回50%。

 

陳時中今在記者會上,面對再一次被問及是否提升日本旅遊建議時,先是表示「還在考慮中」;隨後再被逼問時則說,「昨日我是回應『正在考慮中』,現在可以說『升級很有可能』。」但猶疑的理由卻未說明。

 

或許指揮中心是秉持防疫的謹慎態度,不想造成國人恐慌。但理應嚴謹處理的確診個案訊息為何又是相對草率呢?指揮中心在昨深夜緊急公布,台灣再新增第24例,且是近2年無出國史的個案。在尚未能掌握感染源之際,又選擇在深夜時分緊急宣布,這是要讓國人睡不著覺、更添恐慌嗎?政府今日是否曾走訪社區藥局呢?那買口罩依然是大排長龍啊!

 

同樣因話說快了而徒增煩憂的不只一例。在出現第19例確診案、台灣首例感染過世個案時,面對外界憂心是否已有社區感染的可能性,陳時中第一時間說「可以這麼說」;卻又是在深夜突然透過新聞稿澄清,且次日副總統陳建仁也代為緩頰解釋,說陳時中所言是「社區感染」,並非「社區傳播」。

 

防疫是高壓的苦差事,且也不得不說陳時中真的很認真,但在體諒辛勞之餘,是否也該思考陳時中是不是「累了」?在疫情指揮中心仍在二級開設的當下,防疫重責、決策得失壓在陳時中一人肩上,是否過重了?

 

隨著疫情增溫,如美方對我方疫情判斷需要外交部協助、高中及以下學校將開學的防疫措施需要教育部處理等,防疫擴及各部門任務已非單一部會、單一指揮官可以因應,適時將指揮中心提升一級開設,由行政院長或更高層級帶領全體政府官員齊一投入,也分擔陳時中的壓力,是否不失為一選項?

相關推薦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2次武漢包機一共有361人返台,但從人的檢疫到行李的清潔消毒,此次都跟先前的「鑽石公主號」大不同,不但將只採檢一次,行李也不像公主號般同樣得隔離14天,箇中原因究竟是什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給了答案,強調純粹是風險不一樣。 這一趟...

閱讀詳情 »

瑞德西韋若要量產,勢必要能做到合成公斤級以上。(圖/取自CDC網站)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對抗新冠肺炎的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為全球確診患者帶來希望,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日前陸續宣佈完成瑞德西韋「公克級」的合成任務,這代表台灣的科學實驗室有能力自行...

閱讀詳情 »

▲(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奇怪!拍起照來怎麼「鏡頭總是霧霧的」怎麼擦都擦不乾淨?一名50歲熱愛假日爬山拍攝風景的婦人近來就碰上這樣的怪現象,一度以為是相機故障,沒想到就醫檢查,竟被醫師發現其實是黃斑部水腫在作怪,如果再晚一步,視力恐將無法改善。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有女性朋友因為擔心感染武漢肺炎,不敢去上公共廁所,生理期間也都隱忍到回家才更換衛生棉,婦產科醫師提醒,衛生棉應1至3小時就更換,長時間不更換恐增感染風險。當心「上面」呼吸道還沒被感染,反倒「下面」陰道先感染了。  衛生棉或護墊 應每1至3小時更換 南投醫院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