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沒有心臟16天,到底算死還是活?「葉克膜」改寫你對生死的定義

沒有心臟16天,到底算死還是活?「葉克膜」改寫你對生死的定義

作者 / 曹乃文 · 出處 / 康健出版

醫學上有個說法叫「回不去的臨界點(no return point)」, 一旦生命越過這個點,就進入死亡狀態。葉克膜(ECMO)之所以能在重症醫學占一席之地,正是因為它能在這關鍵的生死一線間,讓醫師得以「向上帝借時間」,做更多的醫療努力。

2008年,有位患者因為嚴重牙周病,牙齒細菌跑到心臟,出現感冒、久咳、無法平躺入睡的症狀,送醫確診是「細菌性心內膜炎」。原本收治他的醫院想要清除受感染的心臟組織,但發現細菌已經跑進心肌,心肌跟心臟內膜被細菌吃到化膿爛掉,因擔心感染也無法立即進行人工心臟移植,當時也沒有能立刻使用的供體,因此醫師建議用體外循環代替心臟功能,摘除整顆心臟、清創消毒、等待換心。

 

*讓瀕死者重獲一線生機

後來患者轉診到臺大醫院,裝上兩台ECMO ,一台取代右心、一台取代左心。心臟整個被剪下來以後,胸腔裡竟有八個洞,天天得打開傷口換藥,沖水、放紗布進去吸分泌物,沖水、換藥、打抗生素、紗布拿出來,每天重複做這些事。此時,患者沒有心臟,心電圖呈現一直線,完全依靠ECMO維持全身血液灌注。

撐了16天,終於等到可移植的心臟。換心、過關,患者存活了!這樣超現實的事史無前例,憑藉著科學、技術、經驗、創意所產生的信念,臺大醫院創下患者無心狀態16天後、成功換心的世界首例。

 

*中古世紀,心臟是不可碰觸的神聖之地

在中古世紀的歐洲,外科技術只能處理到皮膚體表上的問題。如果無法阻止血液流過心臟,在無血的視野下操作心臟手術,就無法矯正心臟缺陷。在外科手術尚未突破心臟開刀技術之前,心臟一切開、人就死了。因此從前若心臟生病了,幾乎無法治療,只有死路一條,活體心臟可說是不能碰觸的禁地。

二十世紀後半葉,人工心肺機與衍生的ECMO問世,無疑是醫療史上的重要大事,兩者帶來的體外循環概念,成功突破了「心臟是外科禁地」的限制,而它是一種人工器官,能在人體外扮演心和肺的角色,在生死一線之間,讓醫師得以向上帝借時間,做更多的醫療努力,搶回生命。

事實證明,VA構型的ECMO可以完全取代心臟功能,讓一個人沒有心臟還能繼續活著。如果說二十世紀後半葉的心臟外科手術,改寫了「心臟不能碰,一碰就會死」的迷思;今日ECMO則進一步改寫了生死的定義!

沒有心臟16天,到底算死還是活?「葉克膜」改寫你對生死的定義

 

*沒有心跳、意識卻清醒的獨特生理學

臨床上,ECMO救回了很多一腳已經踏進鬼門關的患者,從這些患者身上,出現不少過去醫療上根本沒看過的狀況。例如,缺乏有效心臟搏動、意識卻清醒,這類違反常識認知的狀況,其實是符合ECMO獨特的生理學特性,使外行人摸不清門道。有一些患者看起來病程好像急轉直下,本質上病程是漸趨好轉,ECMO的好壞走向甚至連加護病房裡的精密儀器都監測不到,這並非儀器故障所致,儀器仍能正常的測量數據,而是其詮釋方式不同於傳統醫療經驗,必須轉換成ECMO的生理學思維去理解。

對ECMO生理學的知識與經驗不足,也給醫護人員帶來了空前的照護挑戰,衍生種種問題。例如,加護病房遇到患者血壓低時,通常醫護人員會給生理食鹽水、血管收縮劑,把血壓拉上來。但在ECMO患者身上,在確保ECMO流量的時候,有時反而應該要給降壓藥,鬆開血管,讓心臟打出更多的血。如果依照傳統做法給水、給收縮劑,反而會惡化心臟表現跟心因性休克。

但是給降壓藥、鬆開血管這個動作,臨床上會讓血壓繼續往下掉,這種做法通常會引起非常大的爭議。其他醫護人員的反應來自於他們不理解ECMO獨特的臨床現象及併發症,於是用習以為常的角度來看,覺得不可思議。

 

沒有心臟16天,到底算死還是活?「葉克膜」改寫你對生死的定義

本文摘自天下生活《重返生死線:葉克膜現場的30堂修練

 

【更多資訊請上《閱讀好生活-康健出版》;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本土確診共29例,依序為台北市14例;新北市11例;桃園市2例;宜蘭縣、彰化縣各1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召開記者會時表示,7/16之後就可以透過台北通結合1922預約接種,呼籲民眾不要等莫德納,有疫苗就先打,比較安全。指揮中心公布本土確診29例,其中台北市占14例,屬全台之冠,...

閱讀詳情 »

2021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正式領袖閉門會議」在於台北時間16日晚間以視訊方式順利舉行,張忠謀進會後召開記者會報告結果,除表示說各國能借鏡胎完防疫經驗外,也表示說台灣需要盡快取得更多疫苗。另外,對於媒體詢問說是否打疫苗及長輩對疫苗有疑慮一事,張忠謀回應:「我自己有或是沒有打疫苗我不想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大家都知道運動的重要性,要活就要動!但偏偏有些銀髮族群受限體能、動不了怎麼辦?沒關係,國民健康署強調,對於身體活動量不足且體能差的長者除了醫學診斷上應注意的身體活動禁忌之外,以增加日常性活動為優先,就算是坐著動,也能動出一樣的好效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

閱讀詳情 »

印度Delta變種病毒迅速蔓延至各地,法國自5月開始逐步解封後,COVID-19確診數悄悄回升,法國今天再度通報新增逾1萬起COVID-19確診病例。法國防疫政策首席醫療顧問戴佛西日前曾表示,因為Delta變異病毒使染疫病例大增,法國很可能會出現第4波疫情。首席醫療顧問戴佛西日前曾表示,因為Delt...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