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沒確診但覺得身體「怪怪的」?防疫降級「焦慮感」卻升級?當心是「疫情後恐慌症」不請自來!

沒確診但覺得身體「怪怪的」?防疫降級「焦慮感」卻升級?當心是「疫情後恐慌症」不請自來!

 


沒確診但覺得身體「怪怪的」?防疫降級「焦慮感」卻升級?當心是「疫情後恐慌症」不請自來!

身體多處不適卻毫無症狀  恐慌症成為「疫」外訪客

「最近喉嚨常常不舒服還會覺得喘,該不會是確診了?」、「我都沒有出門,可是常常胸悶要大口呼吸,是不是該去快篩?」雖然疫情逐漸趨緩,但仍是許多民眾的對話開場白,經常覺得自己「怪怪的」,可是就醫後醫生都說一切正常,那這些不適感都是從何而來呢?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奕安表示,許多民眾因長時間待在家中無法外出,且大量接收有關疫情的負面新聞,導致長期處在封閉空間和緊繃的情緒裡,內外夾攻下漸漸產生頭暈胸悶、過度換氣的情況,就醫後才發覺恐慌症已經悄悄找上門。

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常見病徵如,突然發生的心悸、呼吸困難、喘不過氣、胸悶、頭暈、感覺異常…等等,發作時病人常常感覺極不舒服、彷彿快死掉,很多人會因此至醫院求診,但反覆就醫檢查卻又找不到身體有何異狀,造成心理更大的壓力,對於病人來說是極大的痛苦。所幸恐慌症並非無藥可治,不論是透過藥物還是認知行為治療,只要配合療程與定期追蹤,病情都能日見好轉。

日前,黃小姐在接種疫苗後,出現各種不特定身體不適,隨著身上的不舒服越來越嚴重,謹慎的她立即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經醫生分析報告後確定和疫苗副作用無關,檢查也並無異常,不過本身就有焦慮症病史的她,內心並未感到緩解,還是覺得身體百般不適。上述情形陳醫師表示,原先就有焦慮相關病史的人,在防疫期間過得相當忐忑,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在施打疫苗後處於緊張時,對於身體症狀的敏感度會更高,也更容易出現焦慮症狀,這是在疫情中時常發生的。


沒確診但覺得身體「怪怪的」?防疫降級「焦慮感」卻升級?當心是「疫情後恐慌症」不請自來!

後疫情時代容易過度焦慮  醫師授「3妙招」減輕心理負擔

陳醫師也提到前些日子疫情嚴峻,許多民眾對於踏進醫療院所心生迴避,而延遲回診的時間,這也造成中斷用藥使病情無法有效控制,陳醫師說,若身體發出警訊甚至影響生活作息時,應及早回診穩定病情,才是與疾病和平共存的方式。

防疫新生活已是常態,心理狀況的產生無孔不入,為此陳醫師提供民眾三項生活小秒招,有助於民眾撐過這段非常時期:

第一:在家不妨做些有氧運動、規律作息,除了調節情緒,也可以幫助夜晚睡眠。

第二:避免收看疫情新聞過久,一天可分配30分鐘更新資訊就好,同時要多留意消息來源正確性

 

第三:善用心理諮商的管道,民眾若有心理衛生相關的疑慮,可多多諮詢減輕心理的負擔。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宣布,所有入境者均須在機場深喉唾液PCR採檢一次,另增加在檢疫期間10至12天以「家用快篩」採檢1次。加上先前宣布居家檢疫期滿前進行PCR檢測,等同於所有入境者皆需3次篩檢。陳時中今日下午宣布,7月2日起強化我國入境檢疫措施,具「重點高風險國家」旅遊史之入境旅客,...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新增47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13例死亡。確診縣市分布中,新北市確診數持續在「2位數」,上一次確診數新增133例是6月12日。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3時將召開疫情應變會議會後記者會,說明關於新北市的最新疫情及防疫措施,現場最新情形請鎖定《民視快...

閱讀詳情 »

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47例本土確診,其中高雄市有2例。昨日高雄市長其邁已說明鳳山區某大樓確診者的2名同住家人於上午確診但尚未列案號,該大樓目前累積5確診,市府也公布足跡呼籲民眾採檢。高雄市長陳其邁將於下午3時將召開防疫記者會,說明關於高雄市的最新疫情及防疫措施,現場最新情形請鎖定《民視快新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