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三年長高26公分! 男孩重拾自信笑容

治療三年長高26公分! 男孩重拾自信笑容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小傑(化名)從小總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由於哥哥在上國中前的身高也不高,所以小傑的爸爸媽媽覺得持續觀察就好。直到小傑升上國中三年級,爸爸媽媽驚覺大多數同學都已接近成人身高,即將升高中的寶貝兒子居然只有147公分,急忙帶小傑到兒童內分泌科門診就醫。經過醫師詳細檢查,發現小傑原來是罹患生長激素缺乏,16歲的小傑骨齡卻只有12歲,骨頭的生長板還有生長空間。小傑在就診前,一年長不到3公分,經過生長激素治療三年,身高從147公分長到173公分,足足長高26公分,教室座位被換到後面幾排。而且目前小傑的骨齡14歲,持續接受治療,預期身高會超過180公分,讓小傑重拾自信笑容。


治療三年長高26公分! 男孩重拾自信笑容

幼稚園前看身高 太快太慢都不好

收治小傑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邱巧凡醫師表示:「家長大多在孩子出現第二性徵才注意到身高問題,事實上,青春期長的身高只佔最終身高15%,兒童期(1歲至青春期以前)長的身高佔最終身高40%。」因此,家長應在幼稚園以前,就留意孩子的身高以及每年長高的速度,若孩子身高落在生長曲線圖的第三百分位以下,或一年長高不到4公分,建議盡早到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門診檢查。此外,長太快的孩子更容易被家長忽略!如果一年長高超過6公分,合併性早熟徵兆:「女孩八歲前出現乳房發育、長陰毛、十歲前來初經;男孩九歲前出現睪丸變大、陰囊顏色變深、陰莖長大、長陰毛、變聲等第二性徵發育」,孩子很可能會因為生長板提早密合導致最終身高矮小,所以也建議及早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身材矮小多成因 後天三成努力拼

邱巧凡醫師說:「造成身高矮小的原因很多,遺傳條件約佔七成影響力。」剩下的後天影響因素包含時常熬夜、缺乏運動、飲食不均等不良生活習慣及是否罹患相關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缺乏症、性早熟、透納氏症、小胖威力症候群、唐氏症、庫欣氏症候群以及其他全身系統性疾病等。因此,需要透過專業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詳細診察、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加上相關檢驗(血液、尿液)和檢查(骨齡、影像、染色體等),綜合評估孩童的生長狀況,方能對症下藥。

專業醫師開處方 用藥安全有保障

邱巧凡醫師表示,若能及早治療,大部分孩童都能達到遺傳身高。但邱醫師提醒,並非所有孩童都需要施打生長激素,如果女孩骨齡大於14歲、男孩骨齡大於16歲,代表生長板幾乎密合,生長空間不多,治療效果有限,過度治療還可能引發肢端肥大等副作用。因此,建議要由專業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評估,並且遵循醫囑用藥,才能確實達到療效並減少副作用的產生。再者,兼具中醫師資格的邱巧凡醫師,時常被家長問到「轉骨方」,邱醫師強調,中藥也是藥,必須經過專業中醫師辨證處方,如果沒有對症下藥,反而會揠苗助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8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40歲的吳女士是職業婦女,工作時需長時間盯電腦,下班後仍持續低頭滑手機,經常覺得肩頸硬梆梆。除了脖子僵硬,還連帶頭痛不適,影響睡眠。就醫檢查後發現吳女士因長期工作姿勢不良,引起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接受震波治療並搭配乾針療法刺激痛點後,緩解疼痛,症狀獲得改善。低頭族、文書...

閱讀詳情 »

彙整整理/Flora、摘自/《醫食同源:彩色圖解93道健康美味家常食譜》(新居裕久著、美好居家協會(BETTER HOME協會)料理)、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shutterstock 荒川典子、田中久惠的《百歲餐桌》提到,調查 11 位健康的百歲人瑞發現,所有人都是想吃什麼就吃,不會刻意避免攝取油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醜醜的靜脈曲張,俗稱「蚯蚓腿」,腿部皮膚上爬滿青藍色的扭曲血管,不僅影響美觀,更可能會引發致命疾病!國內最新研究發現,靜脈曲張患者產生深層靜脈栓塞是正常人的5.3倍,嚴重可能引起肺栓塞,甚至危及性命,成果已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靜脈曲張患者 深層靜脈栓塞高5.3倍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如果在街頭遇到失智症長輩,你會怎麼做?屏東基督教醫院與超商合作「及早救智」計畫,拍攝街頭實驗影片,測試路人遇到失智症長輩迷路或認錯人,會有什麼反應或行動,結果發現,大多數人選擇冷漠離開,未採取行動協助。以為台灣人會熱情幫忙影片中飾演失智症長輩的演員楊阿姨回想當天拍攝過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