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讀懂腫瘤基因  「液態切片」讓癌症無所遁形

讀懂腫瘤基因 「液態切片」讓癌症無所遁形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但很多癌症早期並無症狀,因此透過定期篩檢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隨著醫學進展,目前也可經由基因檢測的方式來做癌症篩檢,透過「液態切片」了解健康狀況,抽血即可篩檢,不需侵入式檢驗;同時,對於腫瘤的治療成效及預後,也能藉「液態切片」追蹤得知,協助醫師提供適合的治療方式,提供個人化的醫療服務。

每五分鐘一人罹癌!  傳統癌篩有限制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台灣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對此,基因檢測公司執行長蘇怡寧醫師表示,隨社會變遷進步,如環境污染、飲食習慣都可能是致癌原因,當癌症發生,最重要的就是要確認診斷及後續治療。

他進一步說明,目前在常見癌篩工具中,包括影像檢查,如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攝影等,不僅需暴露於放射線與顯影劑風險中,且仰賴人為判讀,準確度有待商榷;內視鏡以及其他侵入性檢測,因對民眾心理負擔較大,接受度相對低。而近年熱門的腫瘤標記,其敏感度太低,即使指數異常也不代表罹癌,而指數正常,更不等於癌症不會找上門,因參考性較低,對早期癌症發現的幫助有限。

液態切片vs影像檢測  「癌篩檢」早188天揪腫瘤

癌症其實是一種基因變異,蘇怡寧醫師指出,當身體出現癌細胞,就會產生特殊的腫瘤游離DNA,因此大部分癌症是基因突變所導致的結果;隨醫學進步,目前「基因癌篩檢」利用先進的高端血液分析技術,找出血液中的腫瘤游離DNA,進一步分析癌細胞的可能種類,此過程稱為「液態切片」。蘇怡寧醫師補充,液態切片屬非侵入性的檢測方式,只要抽血10-20cc,即可檢測全身主要的29種癌症,甚至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中,也顯示比傳統影像檢測提早188天發現腫瘤。


讀懂腫瘤基因 「液態切片」讓癌症無所遁形

「癌掃描」掌握癌變化 醫師判斷治療有幫手

罹患癌症最怕復發以及突變,而「基因癌掃描」同樣透過「液態切片」,便可檢出臨床常見的肺癌、大腸癌以及乳癌的基因變異,了解癌細胞是否有復發或新突變產生,協助醫師評估標靶用藥、確認成效與後續追蹤。

蘇怡寧醫師舉例,十大癌症之首的肺癌,已得知其具有EGFR突變基因,國際藥廠也研發出治療該基因型的標靶藥物,以延長肺癌患者生命:過往需透過「組織切片」才能作用藥檢測,但常受限於侵入性的組織切片,僅適合身體狀況較佳的患者,也因無法定期穿刺,在病情監控上有所限制;而「液態切片」因藉由血液就能取得檢體,也能定期抽血追蹤,對醫師或患者來說,便利性大幅提升,醫療團隊也可將檢測結果作為治療評估及長期監控的指標。

新健檢新觀念! 「非侵入性基因檢測」新選項       

蘇怡寧醫師強調,不論是ㄧ般人適用的癌篩檢,或罹癌患者使用的癌掃描,兩者皆是透過非侵入性的基因檢測方式;癌篩檢提供民眾新的健檢選項,建議一般人每年應做一次基因檢測,如已發現基因突變者則可以每半年做一次;針對罹癌患者則是可透過癌掃描,每三個月應定期追蹤,積極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8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我曾經是一個白血病女嬰的父親,而現在我是一個接受了十次化療後,恢復中的孩子的父親,一同接受治療的15個孩子,有6個離世,3個目前病情加重,前景暗淡,堅持到現在的只有5個不到2歲的小寶寶和一個15歲的大姑娘。走出陰霾,我想把我們的經歷告訴大家,我們是如何犯下錯誤,使自己的孩子患上這恐怖的疾病,希望大...

閱讀詳情 »

    如圖每天在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兩百下。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目的: 這個運動,主要在刺激膽經,強迫膽汁的分泌,提升人體的吸收能力,提供人體...

閱讀詳情 »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明星,尤其是是女明星,她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如果不美的話,就不能搶鏡頭,就不能走紅。於是,很多女明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惜一切代價整容,隆胸,展示自己的美;不惜一些代價,在公眾面前暴露自己的胸部、乳溝、底褲,或者拍攝性感的照片,以獲取別人的關注。雖然她們從不承認自己整容,可是從這...

閱讀詳情 »

  釋、道、醫三家有個共同的秘訣:要叫人不死、腸中須無屎。醫家自古就提倡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晚餐不吃最為好,並特別強調人要長生、腸要常清。佛道醫三家教人過午不食的目的就是要保持腸中無宿便,這是人體減緩衰老、防止疾病從而保持「不死」的常用方法。     現代醫學告訴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