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運動傷害不能拖! 自體軟骨修補系統打造新「膝」望

治療運動傷害不能拖! 自體軟骨修補系統打造新「膝」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誠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各類型運動場館紛紛開放,民眾迫不及待要「動起來」,但要小心如果熱身不足、姿勢不良可能反造成膝關節傷害,進而導致行動不便,甚至需置換人工關節。雖然軟骨磨損程度不能逆轉,但近來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利用自體軟骨一次性修補關節的新技術出現,也為運動傷害患者帶來希望。

隱忍膝關節疼痛而未治療 恐提早發生退化性關節炎

如何辨認自己是否已運動傷害?郵政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曾柏凱說,患者一般會出現明顯痛感,隨著傷害程度進展,可能發生膝蓋腫脹、積水等現象,導致腿部連伸直都有困難。

曾柏凱醫師提醒,若民眾發生運動傷害時沒有即時處理,或甚至繼續進行運動行為,都可能讓傷害情形更加惡化,導致活動能力下降,甚至在中年前就出現關節老化、退化現象。

膝關節最怕軟骨傷害 醫:因其再生能力接近零

常見的膝關節運動傷害包含副韌帶受傷,或更深層的十字韌帶損傷,臨床上也常遇到膝蓋內側半月軟骨的損傷破裂。但曾柏凱醫師強調,真正的膝關節運動傷害大魔王其實是「關節軟骨破壞」,因為該部位再生能力差,治療上易遇困難。

曾柏凱醫師說明,過去傳統手術方式是在軟骨缺損部位敲洞使骨髓流出,好讓裡面的幹細胞長出一層類似軟骨的組織,但該方式並無法於受傷部位長出與原始相同的正常軟骨。另一種手術為「馬賽克鑲嵌術」,取出病人本身使用率較少的膝軟骨和骨頭,種植到缺損部位,缺點是病人術後疼痛度較高,且恢復期較久。

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新問世 改善過往治療困境

近來新研發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再生技術,以微創方式取出少量患者軟骨組織,軟骨經由特殊處理後,放於人體可吸收的載體內,再將載體植入患者損傷部位。

此新技術協助改善過去膝關節軟骨損傷治療上的瓶頸,曾柏凱醫師補充,因僅需患者少量組織即可進行,不會對自體軟骨及骨頭造成太大損失;第二,該手術可一次完成,所以患者可減少到院次數;再來,微創手術有傷口小、恢復快等特性,手術風險也相對低。

健康意識抬頭 運動同時也要注意安全

不論是健康意識的提升或是今年東京奧運期間民眾的熱血沸騰,都一再吹起台灣人民的運動風氣,曾柏凱醫師提醒,適量運動對身體有益,但同時民眾也應該要記得運動前熱身、確保運動姿勢正確及避免過度進行重複性運動,才能有效降低發生運動傷害的機率。


【延伸閱讀】

達文西手術費用太高?  別擔心,「這些手術」有健保給付

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基因檢測找出治療新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0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吃什麼,怎麼吃可要千萬注意,因為吃進去的東西一定要講究健康,而對於廚師來說,他們偏偏不吃3道菜,為什麼呢?是哪三道菜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杭椒牛柳】: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現在有些餐館的杭椒牛柳肉質特別嫩,軟得和豆腐差不多,而自己在家卻做不出這樣的效果。張亮指出,這可能是“嫩肉粉&...

閱讀詳情 »

連性生活也治癒了的范斯   范斯才31歲就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當時他剛好換了一位醫師,檢查結果是來自一項例行的血液檢查。他的外公外婆都有糖尿病,但范斯目前為止都還算健康。他原本當了12年的警察,現在是在銀行上班,很少請病假。 糖尿病改變了一切。范斯說:「我即使不用截肢或失明,最終也可能得洗...

閱讀詳情 »

所有醫生和營養師都有共識:如果你有糖尿病,你的身體不能有效地處理血糖,也就是說,你的血液裡糖分過高,血液裡糖分持續過高,隨著年齡增加,你有可能會有許多健康問題,像是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失明、腎臟病、神經系統疾病、截肢、妊娠併發症……死亡。 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有...

閱讀詳情 »

常吃這6道菜,補鈣效果竟比鈣片高10倍!為了孩子未來不妨試試看!女性也一樣需要,預防骨質疏鬆很重要!(小編提醒你,搭配運動效果更棒喔!) 豆腐燉魚 豆腐是大家熟知的高鈣食物,只要吃200克北豆腐,就可以滿足一日鈣需要量的1/3,比喝半斤奶還要多。而魚肉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加強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豆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