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類固醇也能有效舒緩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類固醇也能有效舒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好發於中年婦女,近幾年發生率及盛行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是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慢性多發性關節發炎疾病,目前被健保列為重大傷病;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主任林理信表示,主要因當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長達半年後,不僅會造成不可回復性的關節侵蝕與破壞,嚴重甚至導致殘廢,因此若能及早診斷且接受根本治療,從改善免疫系統的免疫調節劑開始,才能免於關節的侵蝕與破壞。

右手疼痛難耐 竟是類風濕關節惹禍

臨床上,一名36歲女性,十多年前出現右手疼痛等現象,反覆赴各科別門診檢查,被診斷為關節炎,但吃消炎止痛藥、類固醇等都仍未改善,甚至出現腸胃不適、變胖等副作用,後來更轉求診中醫,一拖就是三年,直到右手疼痛難耐,且腕關節的移動幅度只剩常人一半才赴風濕免疫過敏科門診,經抽血和X光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類固醇療法 大幅降低副作用

治療上,可透過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或類固醇等方式舒緩症狀;林理信主任指出,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類固醇並非必須用藥,可透過新型COX-2選擇性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另外,口服免疫調節劑治療則需多種合併使用,療效佳,藥效發揮較慢,目前臨床上,多採以生物製劑及小分子口服免疫調節劑,不僅效果好、安全性高,且副作用也少,幫助患者有機會完全緩解病情,堪稱是自體免疫疾病的標靶治療。

生物製劑藥效加 加速舒緩患者症狀

生物製劑並非消炎止痛藥,且不含類固醇成分,患者使用2至4星期藥效開始作用,就會感覺到症狀改善,使用3個月後藥效能完全發揮,比傳統口服免疫調節劑藥效需等3至6個月快了許多;林理信主任強調,目前臨床上不使用類固醇的患者,不僅疾病活動度控制良好,也不用擔憂類固醇引起的副作用,有效改善生活品質,是患者的一大新選擇。

【延伸閱讀】

卵巢癌治療突破 PARP抑制劑降復發

第一線藥物出現口服選擇 助多發性硬化症病友擁抱病後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9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愛喝茶嗎?很多人都愛喝茶,因為喝茶有益健康,尤其是綠茶含有豐富的兒茶素,由於有助於抗癌,進而受到愛喝茶的人青睞;但是,也有研究指出,喝茶不能喝過量,否則反而會致癌。營養師則是建議,想喝茶,最好是自己泡來喝,不要買現成的喝。 兒茶素有助於抗癌 茶葉含有多種成分,最為人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愛美人士都希望自己的皮膚光滑細緻之外,更不能有斑點,使得雷射除斑等醫美治療成為新寵,而傳統雷射除斑需經歷結痂修復期,並且對於色素細胞活躍的膚質而言,光熱效應的副作用也可能引發術後的反黑。曾有從事業務工作的女性就說,每天都得出門跑業務,讓原本就有雀斑的她,又在紫外線下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茲卡病毒疫情蔓延全球,在23個國家大爆發,國內已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醫師強調,茲卡病毒由蚊子傳播,8成感染者無明顯症狀,尤其孕婦感染恐產下畸形兒,建議暫緩前往中南美洲、加勒比海、東南亞等地區。 茲卡症狀類似登革熱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傳染病防治部部長顏慕庸表示,茲卡病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仔細看標示,做記錄,拍照存證,不管是散裝臘肉,還是小朋友最愛的零食點心,通通必須稽查,食藥署和衛生局聯合出擊,就是要讓民眾食的安心。年貨採買旺季到,像這個過年必備的春糖,去年七月食品包裝標示新規定,除了產地來源必須清楚,每100公克成份含有多少營養素及總成份,都要條列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