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類固醇也能有效舒緩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類固醇也能有效舒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好發於中年婦女,近幾年發生率及盛行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是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慢性多發性關節發炎疾病,目前被健保列為重大傷病;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主任林理信表示,主要因當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長達半年後,不僅會造成不可回復性的關節侵蝕與破壞,嚴重甚至導致殘廢,因此若能及早診斷且接受根本治療,從改善免疫系統的免疫調節劑開始,才能免於關節的侵蝕與破壞。

右手疼痛難耐 竟是類風濕關節惹禍

臨床上,一名36歲女性,十多年前出現右手疼痛等現象,反覆赴各科別門診檢查,被診斷為關節炎,但吃消炎止痛藥、類固醇等都仍未改善,甚至出現腸胃不適、變胖等副作用,後來更轉求診中醫,一拖就是三年,直到右手疼痛難耐,且腕關節的移動幅度只剩常人一半才赴風濕免疫過敏科門診,經抽血和X光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類固醇療法 大幅降低副作用

治療上,可透過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或類固醇等方式舒緩症狀;林理信主任指出,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類固醇並非必須用藥,可透過新型COX-2選擇性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另外,口服免疫調節劑治療則需多種合併使用,療效佳,藥效發揮較慢,目前臨床上,多採以生物製劑及小分子口服免疫調節劑,不僅效果好、安全性高,且副作用也少,幫助患者有機會完全緩解病情,堪稱是自體免疫疾病的標靶治療。

生物製劑藥效加 加速舒緩患者症狀

生物製劑並非消炎止痛藥,且不含類固醇成分,患者使用2至4星期藥效開始作用,就會感覺到症狀改善,使用3個月後藥效能完全發揮,比傳統口服免疫調節劑藥效需等3至6個月快了許多;林理信主任強調,目前臨床上不使用類固醇的患者,不僅疾病活動度控制良好,也不用擔憂類固醇引起的副作用,有效改善生活品質,是患者的一大新選擇。

【延伸閱讀】

卵巢癌治療突破 PARP抑制劑降復發

第一線藥物出現口服選擇 助多發性硬化症病友擁抱病後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9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暑期旅遊旺季即將來臨,您是否也有出國旅遊的打算呢?疾病管制署呼籲民眾,行前最好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施打疫苗或預防性投藥;途中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感染疾病的風險;回國後,留意小症狀,如出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過去3年間國人赴海外的人次成長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9歲的饒先生,日前因眼窩疼痛、視力模糊,且右眼眼球愈來愈凸出,就醫檢查,結果竟發現眼窩長了3公分的腫瘤,他尋求多家醫院評估,都建議藉由開顱手術取出腫瘤,後來轉至雙和醫院,接受經眼眶冷凍腫瘤取出術,不需開顱即將腫瘤順利「黏出」。收治患者的雙和醫院眼科沈筠惇主任指出,該男...

閱讀詳情 »

中午小眠一下,能幫助身體充電,但你有沒有午覺過後起來不但頭昏腦脹,甚至覺得更疲倦的經驗?答案非常簡單,你睡太久了!這篇來自《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報導,顯示不同長度的小睡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10-20分鐘 這個長度的休息能讓你神清氣爽,精神百倍,預備好面對...

閱讀詳情 »

人體就像一部機器,會隨著使用時間增加而產生耗損,因此必須在年輕時好好照顧身體,並按時「進場維修」,以延長壽命並增添生活品質。Time 整理六項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老化徵兆,並提供改善方法,供有心抗老者參考。   27 歲:肌肉質量開始開始下降 葡萄牙研究,過了這個年紀之後,男人每十年都會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