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類固醇也能有效舒緩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類固醇也能有效舒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好發於中年婦女,近幾年發生率及盛行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是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慢性多發性關節發炎疾病,目前被健保列為重大傷病;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主任林理信表示,主要因當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長達半年後,不僅會造成不可回復性的關節侵蝕與破壞,嚴重甚至導致殘廢,因此若能及早診斷且接受根本治療,從改善免疫系統的免疫調節劑開始,才能免於關節的侵蝕與破壞。

右手疼痛難耐 竟是類風濕關節惹禍

臨床上,一名36歲女性,十多年前出現右手疼痛等現象,反覆赴各科別門診檢查,被診斷為關節炎,但吃消炎止痛藥、類固醇等都仍未改善,甚至出現腸胃不適、變胖等副作用,後來更轉求診中醫,一拖就是三年,直到右手疼痛難耐,且腕關節的移動幅度只剩常人一半才赴風濕免疫過敏科門診,經抽血和X光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類固醇療法 大幅降低副作用

治療上,可透過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或類固醇等方式舒緩症狀;林理信主任指出,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類固醇並非必須用藥,可透過新型COX-2選擇性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另外,口服免疫調節劑治療則需多種合併使用,療效佳,藥效發揮較慢,目前臨床上,多採以生物製劑及小分子口服免疫調節劑,不僅效果好、安全性高,且副作用也少,幫助患者有機會完全緩解病情,堪稱是自體免疫疾病的標靶治療。

生物製劑藥效加 加速舒緩患者症狀

生物製劑並非消炎止痛藥,且不含類固醇成分,患者使用2至4星期藥效開始作用,就會感覺到症狀改善,使用3個月後藥效能完全發揮,比傳統口服免疫調節劑藥效需等3至6個月快了許多;林理信主任強調,目前臨床上不使用類固醇的患者,不僅疾病活動度控制良好,也不用擔憂類固醇引起的副作用,有效改善生活品質,是患者的一大新選擇。

【延伸閱讀】

卵巢癌治療突破 PARP抑制劑降復發

第一線藥物出現口服選擇 助多發性硬化症病友擁抱病後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9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據調查,國內有高達6成民眾早餐外食,衛生署食藥局自99年起推動餐飲衛生分級評核制度,今年擴大針對早餐店進行評核,將符合規範業者分為「優」、「良」兩級,民眾往後進餐飲店用餐,可觀察店門明顯處是否掛有評核標章。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自99年起推動餐飲衛生分級評核制度,鼓勵業者自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行政院積極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其中規劃國際健康醫療中心,藉此吸引國外人士來台接受健檢、醫美、重症等服務但外界質疑,如果名醫都往醫療中心跑,大賺自費市場,恐將影響國人就醫權益。衛生署醫事處則指出,未來將嚴格限制醫師於特區內看診時數,不會讓這種事發生。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有關法國礦泉水檢有微量殺蟲劑及處方藥一案,因為檢驗的民間團體檢出數值極微量,評估尚無飲用安全疑慮,衛生署食藥局表示暫不要求國內業者下架,但已洽請法方儘速提供確實的相關檢驗報告。(圖片來源/取自網路)法國《6000萬消費者》雜誌和「法國自由基金會」合作,檢驗法國市售礦泉水及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系研究團隊發現,高跟鞋鞋跟越高,小腿前側與後側肌肉越容易同時收縮,造成肌肉疲勞,若放入鞋墊降低收縮情況,可讓走路更平順,並延長走路時肌肉開始痠痛的時間點。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系研究團隊利用半年時間,針對15名從未穿過高跟鞋的女性,分別在1公分、5.1公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