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泌尿道反覆感染 恐是大腸膀胱瘻管作祟

泌尿道反覆感染 恐是大腸膀胱瘻管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高齡90歲的黃姓婦人,長期臥床、已無法語言溝通,多次泌尿道感染。日前因反覆發燒,甚至出現敗血性休克,經家人送醫,意外發現病因來自大腸膀胱間的瘻管,造成大便跑到泌尿道以致感染。所幸經外科手術後,黃姓婦人的病狀已改善。

糞便混入導尿管 恐致發燒不止

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陳一心主任分析,九旬婦人不明病情的反覆發燒,可能是淤尿排不乾淨,因此建議患者裝上導尿管。陳一心進一步解釋,導尿管液體來自膀胱,正常的情形下,不應該有糞便混入導尿管內,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腸子和輸尿管旁邊的膀胱,已出現瘻管,懷疑移動病人時壓力較大,大腸糞便從通道滲到膀胱,以致憩室發炎,引發大腸靠近膀胱的地方反覆慢性感染。

大腸造口手術  助大腸膀胱瘻管獲改善

陳一心表示,慢性憩室發炎造成大腸膀胱瘻管十分少見,通常腸道與膀胱出現瘻管症狀,是癌症病人進行放射治療後的併發症。可能因婦人長期臥床造成大腸憩室,憩室又剛好接近膀胱,造成兩者通道相通。最後,從大腸做一個造口手術,才讓婦人的病狀獲得改善。

大腸憩室高風險群  應多攝取高纖、未加工食品

陳一心主任指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有家族病史、肥胖、偏愛精緻食物者,皆是容易發生大腸憩室的高風險群;建議多吃高纖、少加工的食品,且多運動,才能讓身體更健康。如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診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2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乾癬性關節炎發威 睡覺、起床都痛苦55歲的張先生罹患乾癬多年,35歲時居然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多處關節發熱腫痛不適,連簡單的睡覺、起床都成為惱人的困擾。張先生說,腰部、手部的感覺特別明顯,特別是睡覺時,因為靜止很久,所以僵直造成疼痛感,要起床時更是疼痛不已,相當掙扎。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疫情趨緩,聚會、旅遊等社交活動開始恢復,不過因疫情長期待在家、少活動,造成免疫力下降,突然外出接觸病菌,很可能大病小病一起來。除了仍需嚴守防疫原則之外,也要讓免疫力超前部署,並做好呼吸道保養,才能玩的健康又盡興。全球疫情仍嚴峻 外出仍需遵守防疫原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4歲許小姐,疫情期間在家工作一個多月,回到公司上班後,明明體重沒增加多少,卻被同事問怎麼胖那麼多?她發現自己雙下巴明顯,瞬間老了十幾歲。她決定求助醫師,經醫師建議施打雙下巴消脂針。不過皮膚科醫師彭賢禮提醒,近期查獲各種非法醫美產品事件頻傳,消費者應重視自身權益,認明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中年婦女若發現自已的腰圍,忽然增大「發福」千萬別掉以輕心,小心可能是卵巢癌。一名60多歲陳太太(化名)是三期末的卵巢癌患者,剛開始只覺得腹脹、肚子變大,前往門診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竟是卵巢癌,手術開刀後又復發,所幸以口服PARP抑制劑進行維持療法,成功延緩疾病進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