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注意!滑鼠細菌多 每平方超500微生物!

注意!滑鼠細菌多 每平方超500微生物!

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生活工作越來越依賴電子設備,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手腕生疼,肩膀發麻,手指的關節不靈活……其實"罪魁禍首"就在你身邊——滑鼠。滑鼠對我們的健康究竟有哪些危害,為了減少危害應該怎麼做,值得我們去瞭解。

有人將不同於傳統手部損傷的這種症狀群稱為「滑鼠手」。其早期的表現為手指和手關節疲憊麻木,有的關節活動的時候還會發出輕微的響聲(有一大波現代地球人中槍),外科專家認為滑鼠比鍵盤更容易造成手的傷害,因為人們使用滑鼠時,總是反覆集中機械地活動一兩個手指,而配合這種單調輕微的活動,還會拉傷手腕的韌帶。

滑鼠放桌面上有害健康

醫生髮現,滑鼠的位置越高,對手腕的損傷越大;滑鼠的距離距身體越遠,對肩的損傷越大。因此,滑鼠應該放在一個稍低位置,這個位置相當於坐姿情況下,上臂與地面垂直時肘部的高度。鍵盤的位置也應該和這個差不多。很多電腦桌都沒有滑鼠的專用位置,這樣把滑鼠放在桌面上長期工作,對人的損害不言而喻。

滑鼠和身體的距離也會因為滑鼠放在桌上而拉大,這方面的受力長期由肩肘負擔,這也是導致頸肩腕綜合徵的原因之一。上臂和前身夾角保持45度以下的時候,身體和滑鼠的距離比較合適,如太遠了,前臂將帶著上臂和肩一同前傾,會造成關節、肌肉的持續緊張。

升高轉椅也可防「滑鼠手」

如果調節滑鼠位置很困難,可以把鍵盤和滑鼠都放到桌面上,然後把轉椅升高。桌面相對降低,也就縮短了身體和桌面之間的距離。

正確選擇滑鼠

抑制滑鼠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選購適合自己手型的帶有人體工學設計的滑鼠,千萬不要圖品牌名氣,圖外觀漂亮,到頭來手型不適合,吃虧的可是自己,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滑鼠使用習慣

儘量避免上肢長時間處於固定、機械而頻繁活動的工作狀態下,使用滑鼠或打字時,每工作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活動肢體,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鬆手指的動作。使用滑鼠時,手臂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移動滑鼠時不要用腕力而儘量靠臂力做,減少手腕受力。使用滑鼠時配合使用「滑鼠腕墊」墊在手腕處。

與滑鼠手無關但很重要:滑鼠清理

有調查顯示,滑鼠由於很少清洗,每平方釐米微生物數量為510個,再想想我們平時的經歷,經常性邊吃飯邊工作,有時候會有頭髮絲或者小顆粒物從滑鼠裡冒出來,有時候不小心會將咖啡零食等誤撒在滑鼠上,這些都會造成微生物滋生。

由於微生物的滋生,會給我們帶來皮膚疾病眼部疾病等困擾,所以滑鼠清理尤其重要。日常清理酒精擦拭外部即可,保持在一兩天一次。內部也需要定期清理,拆開外殼後,將電路板取出或者分離,用小刷子細緻清掃,其他部位用棉球蘸酒精擦拭,定期清理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

相關推薦

▲左邊是模擬前,右邊是模擬後,此時都還尚未修磨到自己的牙齒。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重整一口整齊又美觀的牙齒,已經不再是一屁股坐上診療椅就能搞定的事了,拜數位科技所賜,為了找出最適合每一個人的獨特微笑曲線,專業牙醫師現在還得身兼數職,扮演起攝影師,透過診所內建的美學攝影室為患者進行拍照及...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敦睦艦隊磐石艦群聚人數來到30人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COVID-19病例,案428為30多歲男性(磐石艦軍人)。案428是在4月18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採檢,一採結果陰性,4月22日出現嗅覺異常、流鼻...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被全球寄予重望、視為是新冠肺炎最有利解藥之一的「瑞德西韋」,卻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外洩來自中國的研究報告草稿,指瑞德西韋在中國的臨床試驗失敗,不具療效,引發外界關注。事實上,台灣也參與瑞德西韋的臨床實驗,國內專家直言「中國研...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明面前沒有人在抽菸,卻總是聞到菸味?當心「三手菸」已經汙染客廳、房間、車內,甚至是衣服了!國健署今(24)日指出,研究顯示,三手菸可殘留在屋內長達6個月之久,而殘留的三手菸依舊會危害家人及寵物的健康,尤其在防疫期間,大家待在室內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