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注意!5大癌台灣發生年齡最早「5字頭」 公費篩檢擬變5項納肺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健署今(13)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8年新發癌症人數及癌症時鐘持續雙破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有5大癌症的發生年齡都比較早,包括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子宮體癌、甲狀腺癌,發生年齡中位數全落在「5字頭」。而國健署也正研議,在現行的四癌篩檢之外再擴增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一項,正進行試辦計畫,主要鎖定重度吸菸者、有家族史兩大族群。

民國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比107年增加5123人;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再快轉11秒。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指出,108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比107年多1歲,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像是口腔癌為58歲、子宮頸癌為57歲、乳癌及子宮體癌為56歲、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7年相比較,除了口腔癌、肝癌、食道癌、胃癌及子宮體癌多1歲,子宮頸癌早1歲,其餘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7年相同。

預防癌症及保命,篩檢是最重要的一項工具,但受到疫情影響,國健署統計,去年民眾接受四癌篩檢人數一口氣掉了14.63%,與還沒有疫情的108年相比,更掉了23.4%,且原本固定定期接受癌症追蹤的患者也明顯下降,以大腸癌來說,陽追率下降6%。

賈淑麗強調,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實證醫學證明,四癌篩檢(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國健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26%口腔癌死亡風險;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40%大腸癌死亡率;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肺癌篩檢也有望納入公費,賈淑麗說,國健署已和國內4個相關醫學會達成共識,今年也將持續進行肺癌篩檢的試辦計畫,主要會針對高風險族群,包括:重度吸菸者、有家族史主要族群來做研議,累積多一點國人的實證資料後,再評估是否全面擴大。

最新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排行榜,大腸癌連續第14年排名第一,其次依序為: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全與前一年排序相同。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十大癌症有3種篩不到「逆勢上升」 老化、肥胖成兩大元凶

每4分20秒就1人罹癌!最新十大癌症統計出爐 「大腸癌」連14年當癌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睡眠訓練 自律神經與睡眠之間切不斷的關係 自律神經失調整的症狀會顯現在不容易入睡、無法熟睡等睡眠障礙上。為了可以熟睡,從「日間神經」的交感神經切換到「夜間神經」的副交感神經是有必要的。但自律神經紊亂的人,由於無法順利切換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以會出現睡眠障礙的問題。 我在「副交感神經切換術5」的「...

閱讀詳情 »

針對俗稱武漢肺炎的COVID-19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召開臨時記者會,發言人莊人祥公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病例,為本國籍20多歲女性案570,11月2日自捷克返國。莊人祥表示,案570今年9月中旬赴捷克就學,本身有過敏性鼻炎病史,10月10日在捷克曾出現發燒、味覺異常情形,未於當地就醫,約1...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日前公布國內最新一例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70多歲老婦通報個案,提及老婦是在施打後6天在睡夢中過世,專家初判和自身慢性病相關,引發死者家屬不滿,質疑記者會上隻字不提家屬通報的症狀,涉及隱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5)日回應,這是2位專家的初判,「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留學生又1人返台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為台灣籍20多歲女性(案570),11月2日自捷克返國,是在居家檢疫期間才回想起曾在捷克出現發燒、味覺異常情形,這才趕緊通報而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