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洗澡學問大! 那些傷害皮膚的事專業醫師一次告訴你

洗澡學問大! 那些傷害皮膚的事專業醫師一次告訴你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氣象局發出訊息,周五前北部與東北部都是溼冷天氣,雖然周末天氣稍微回穩,但下周一開始,臺北市最低溫度恐怕下探15度。許多人最近感受到明顯寒意,下班回家洗個熱水澡是許多人的取暖方式之一,但水溫太高或洗澡時間太長,都有可能導致皮膚損傷,引發乾癢等不適症狀,取暖不成反倒增加煩惱。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水溫太高不適合用來洗澡,容易導致皮膚角質受損,讓皮膚保溼能力降低,剛洗完澡可能感覺暖暖很舒服,但由於皮膚受損,很可能引起乾癢等不適,反而讓自己不舒服,其實洗澡水溫度稍微比體溫高就可以,大約38至40度的水溫最適合。

 

天氣一冷不但洗澡水溫拉高,洗澡時間也有可能增加;黃毓惠提醒,洗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如果洗太久也會增加皮膚乾癢不適,而且在洗澡沐浴乳或肥皂選擇上,最好也不要使用清潔力太強的產品,以免又刺激皮膚。

 

黃毓惠解釋,基本上市售肥皂或沐浴乳,對於一般健康皮膚來說,雖不置於造成損傷,但購買時仍建議選擇溫和性質的產品,降低皮膚受到刺激困擾,肥皂與沐浴乳在皮膚表面停留時間也不宜太長,擦抹後直接用水沖走就可以把絕大部分髒汙去除,但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就更要小心。

 

黃毓惠補充,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容易受到刺激,皮膚容易發紅發癢,洗澡水溫一定不可以高,肥皂與沐浴乳成分不要有香精或色素等物質最好, 如果皮膚正在不舒服,洗澡時僅使用清水就好,由於目前大多數人皮膚接觸髒汙不多,就算一天不洗澡,對身體健康也不會有大威脅。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女性的陰道、膀胱及直腸靠結締組織支撐附著於骨盆腔中,常因為懷孕生產的手術,在多年累積後而引發「骨盆器官脫垂」,但因為部位私密,許多人不願就醫;對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子菲提醒,不同脫垂器官及嚴重度會造成不同症狀,都應積極就醫,切勿因為羞於就醫而延誤治療。骨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減肥、減重,是許多人掛在嘴邊的習慣語,但卻是一項事實;據統計,台灣已成為亞洲肥胖者最多的冠軍。對此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說明,「生活習慣」是造成肥胖的元兇,特別是現代人壓力大,常會以甜點、手搖杯來犒賞自己,久而為之過量食用精製糖,不僅會造成肥胖,更會種下慢性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一公斤要價逾六十萬元台幣的真菌,產學界爭相投入研究。動物試驗 發現具抑癌潛能中興大學研究團隊與產業界合作,經由動物試驗,發現珍稀真菌樟芝內的「樟芝酸A」可抑制乳腺癌腫瘤發生和轉移。興大森林學系特聘教授王升陽、助理研究員古山吉(K. J. Senthil Kumar)、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對抗停經症候群,英國婦女瘋冬泳!這群女勇者在6°C海水中悠游自在,聲稱冰水改善她們停經後焦慮、盜汗等問題,甚至心理更健康了。心理學家Sarah Gingell對此表示,確實少部分研究指出,水療有助治療精神疾病,改善大腦對外界壓力的反應。釋放內心小孩 冬泳防停經症候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