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洗澡有學問! 專業醫師解析水溫對皮膚造成的影響

洗澡有學問! 專業醫師解析水溫對皮膚造成的影響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氣象局發出訊息,周五前北部與東北部都是溼冷天氣,雖然周末天氣稍微回穩,但下周一開始,臺北市最低溫度恐怕下探15度。許多人最近感受到明顯寒意,下班回家洗個熱水澡是許多人的取暖方式之一,但水溫太高或洗澡時間太長,都有可能導致皮膚損傷,引發乾癢等不適症狀,取暖不成反倒增加煩惱。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水溫太高不適合用來洗澡,容易導致皮膚角質受損,讓皮膚保溼能力降低,剛洗完澡可能感覺暖暖很舒服,但由於皮膚受損,很可能引起乾癢等不適,反而讓自己不舒服,其實洗澡水溫度稍微比體溫高就可以,大約38至40度的水溫最適合。

 

天氣一冷不但洗澡水溫拉高,洗澡時間也有可能增加;黃毓惠提醒,洗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如果洗太久也會增加皮膚乾癢不適,而且在洗澡沐浴乳或肥皂選擇上,最好也不要使用清潔力太強的產品,以免又刺激皮膚。

 

黃毓惠解釋,基本上市售肥皂或沐浴乳,對於一般健康皮膚來說,雖不置於造成損傷,但購買時仍建議選擇溫和性質的產品,降低皮膚受到刺激困擾,肥皂與沐浴乳在皮膚表面停留時間也不宜太長,擦抹後直接用水沖走就可以把絕大部分髒汙去除,但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就更要小心。

 

黃毓惠補充,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容易受到刺激,皮膚容易發紅發癢,洗澡水溫一定不可以高,肥皂與沐浴乳成分不要有香精或色素等物質最好, 如果皮膚正在不舒服,洗澡時僅使用清水就好,由於目前大多數人皮膚接觸髒汙不多,就算一天不洗澡,對身體健康也不會有大威脅。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長期關節痛不可疏忽!一名櫃姐上班長期久站,時常腰痠背痛、膝蓋疼痛,以為只是肌腱發炎,隨便買了止痛藥吃,關節疼痛的情形有改善,但停藥後又復發,至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了類風濕關節炎。醫師建議,關節疼痛超過3個月以上,最好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收治患者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余秝潾報導)晚上開車時,看對面來車車燈是一團亮光就要小心,可能是有散光的問題;根據最新「國人視力保健調查」顯示,有散光困擾民眾逾九成,其中有五成曾在行車中看見車燈是一團亮點,不但造成日常生活不便,更易因視力不佳恐釀災。根據最新波仕特2014年10月針對1506位民眾所做的「國人視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姿儀報導)甫入圍金鐘的六月有過敏體質,已懷孕7個月,為了不讓寶寶有過敏困擾,懷孕期間,特別選購了空氣清淨機,並重金打造抗敏嬰兒房,全力為寶寶健康把關,對抗過敏。六月表示,家裡有養3隻貓,很擔心寶寶出生後也會過敏,每天至少吸塵2次,但是空氣中有很多看不見的污染源,無法用吸塵器清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因應現代人生活型態的環境,民眾對於天然食品和養生產品的需求趨勢漸升,於是,各種安全、無污染糖份如蜂蜜、麥芽糖及蔗糖的產品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需經過古法煉製才能保持其天然成份的麥芽糖,以及純天然蜂蜜,都漸受到青睞。民眾應懂得分辦其中的差異性,才能選出優質的產品,做一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