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深層靜脈栓塞 血栓造成肺栓塞恐喪命

深層靜脈栓塞 血栓造成肺栓塞恐喪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51歲黃先生去年夏天因左腿單側水腫就醫,被診斷為左下肢深層靜脈栓塞合併下肢水腫,血栓將左下肢靜脈回流完全堵塞,並且延伸到下腔靜脈;醫師指出,若近端的大血栓漂開至肺動脈將造成肺栓塞,嚴重將危及生命。

靜脈栓塞阻下肢 放導管並追蹤撿一命

收治這位黃先生的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劉力瑋醫師表示,在黃先生左下肢靜脈放置溶栓導管,兩天後追蹤,血栓已消了一大半,靜脈回流已經打開,腳水腫的狀況已改善,但仍有殘存的血栓,故給予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三個月後電腦斷層追蹤,已無血栓。但發現左側的髂靜脈被左髂動脈壓迫。因此,在髂靜脈置放一支支架,將靜脈狹窄的地方撐開,改善靜脈回流,截至目前為止,黃先生未再發生深層靜脈栓塞的情形。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 小心腳水腫後栓塞

劉力瑋醫師表示,凝血功能異常、靜脈回流不好造成局部血液循環滯留、自體免疫疾病、或腫瘤體質,都是靜脈血栓的危險因子;而深層靜脈血栓可能造成單側下肢水腫進而導致疼痛、麻木等症狀,甚至可能會惡化導致組織壞死、或皮膚潰瘍難以復原,若血栓流至肺動脈則會造成肺栓塞。

另外,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是因為人體的構造上髂靜脈與髂動脈重疊,造成自身的靜脈被動脈壓迫,血液回流不良,容易產生血栓;而久坐久站、長期臥床、肥胖、懷孕生產、癌症患者、血液黏稠度高,都可能併發深層靜脈血栓。和一般靜脈曲張不同,靜脈曲張屬於淺層的靜脈,通常會出現「腿冒青筋」。深層靜脈血栓主要的症狀為腳水腫,但不一定會有「腿冒青筋」的狀況。

預防靜脈栓塞 避免長期久坐站

預防腿部靜脈栓塞,應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最好每隔1小時休息5至10分鐘,劉力瑋醫師提醒,農曆春節假期出遊,難免會遇到塞車狀況,要注意血液循環,由於身體缺乏活動,加上水份攝取可能減少,血液濃度會因而提升,導致血液濃稠,造成下肢易發生水腫或深層靜脈血栓,因此長途開車,若是有短暫停車,可活動一下雙腳,轉動腳掌或腳板運動,讓血液循環可以加快,避免發生血栓,如產生下肢水腫務必就醫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6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夏日是玩水的季節,各地都在舉辦沙灘音樂祭!根據環保署所公布7月份海灘水質監測報告顯示,全國11處海灘中,除了通霄海灘屬水質普通,其餘海灘水質均為優良等級,民眾可放心戲水遊玩。環保署監資處處長朱雨其指出,海灘水質係以大腸桿菌群、腸球菌群為判定依據,分為「優良」、「普通」、「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缺鈣」已不只是中老年的健康危機;根據衛福部所作的調查發現,國小學童鈣質攝取嚴重不足,10-12歲小學生,鈣質攝取幾乎百分之百都未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00毫克,值得家長注意!根據衛福部所做的台灣地區「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主要鈣質的攝取來源「奶類」,有高達7...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盛夏季節口乾舌燥,又常吃油炸、燒烤及辛辣的食物;小心扁桃腺長「青春痘」!醫師表示,若咽喉長期處於乾燥環境,會導致唾液腺分泌不足,進而造成慢性扁桃腺發炎,就會長出一顆顆類似「青春痘」的顆粒,導致反覆疼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耳鼻喉科主任陳泰岳表示,據統計,入夏後罹患慢性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一名68歲的陳先生,3年前發生車禍導致頭部外傷,未持續追蹤治療;沒想到3個多月後,突然頭痛欲裂、持續噁心、嘔吐,送醫診斷為右側硬腦膜下出血,導致血塊擠壓腦組織,目前經腦部手術取出血塊後,狀況良好。醫師提醒,若頭部遭外力撞擊,最好到醫院進行腦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以免顱內出血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