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減肥失敗非自制力不足 名醫曝殘酷真相

減肥失敗非自制力不足 名醫曝殘酷真相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過去只要遇到長假,鬆懈了多數人的壓力,假期結束後平均都增加3至5公斤,而防疫宅在家,你變胖了嗎?對照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全球肥胖年報,台灣為東亞最胖第一名,且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有過重及肥胖問題,亦即BMI大於24。

每4個過重及肥胖者 三餐幾乎外食為主

減重是多數人終其一生的課題。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暨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醫師表示,根據最新公布的「台灣過重及肥胖行為」市調,近九成BMI大於24的人,自覺最近一次的減重結果失敗,且多數人採取的減重方式為自行運動或自行控制飲食、代餐、看中醫吃中藥或埋線、或購買成藥減肥等,卻僅有一成四會尋求專業團隊協助,包含至減重門診就醫、諮詢營養師及健身教練等。

另外,每四個過重及肥胖者就有三位幾乎天天都外食,可想而知,因無法控制熱量攝取,減重成果也大打折扣。

了解身體荷爾蒙運作 有助於打破復胖惡性循環 

大眾對於肥胖存有刻板印象,認為是自制力不足,缺乏意志力導致減重失敗,其實,減重並不是只靠意志力就可達成。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暨敦仁診所院長蕭敦仁醫師說明,事實上,研究顯示減重時,飢餓荷爾蒙與飽足荷爾蒙的變化會使得身體傾向於攝取更多的熱量,而這樣的變化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或許是每10個減重者中,有8人最終又會復胖回原來體重的部分原因。

肥胖併發症風險多 3方面著手降體重

肥胖不只成因複雜,更會悄悄帶來其他病症纏身,如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第二型糖尿病、13種癌症等,甚至有更高的風險在感染新冠肺炎時會變成重症。只要體重減輕5%以上,可降低相關併發症風險的程度。

蕭敦仁強調,長期健康的減重須從「飲食、運動、行為治療」三方面著手,包含如何聰明飲食,而非刻意戒除某類食物; 養成運動習慣,增肌減脂,維持減重成果; 而行為改變則是聚焦在體重管理的心理層面,如:找出經常吃零食或非飢餓飲食背後的心理原因,有助於改善這類型過量進食造成的體重增加。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疫情宅家用眼成隱憂 學童近視控制不能等

疫情期間乾癬如何控制? 生物製劑助化「癬」為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6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台灣近視盛行率越來越高,除了不當用眼習慣以及3C產品的普及外,家長對於近視控制認知不足與忽視矯治黃金期,間接導致近視度數比例逐年上升。根據大學眼科調查,有42%的家長認為近視100度以上才需要開始矯治,甚至有70%以上的家長仍不知道高度近視可能增加罹患青光眼、飛蚊症及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27歲的郭先生,10歲開始每天腹瀉高達10多次,嚴重肛門廔管造成爛瘡,還必須墊上紗布才能出門,耗時5年的時間,才被診斷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是全台第9例確定病例。郭先生分享,嚴重反覆腹瀉症狀,讓他身材又矮又小,國中時身高150公分、體重僅有30多公斤,常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綜合報導)為解決老年人出門運動的不便,「Exergaming」概念興起,將運動(exercise)與遊戲(game)結合,提升老年人活動的意願。國外研究也發現,虛擬實境跑步運動,降低老人跌倒次數,成果已刊登於《刺胳針》。預防老人跌倒跨國研究 一項比利時、義大利、以色列、荷蘭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千萬不可小看牙齒健康!俗話說,牙痛若是痛起來會要人命;除了蛀牙會讓人痛的哇哇叫之外,牙周病更是不容忽視,因為牙周病會影響全身健康。臨床上,就有一名三十多歲女子,因為蛀牙去看了好幾位牙科醫師,都無法解決,讓她痛不欲生;最後,終於有位醫師以顯微鏡輔助治療好她的蛀牙,才化險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