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準備好迎接冬天了嗎?中醫四招過暖冬~

準備好迎接冬天了嗎?中醫四招過暖冬~
冷氣團一波波報到,11月7日就是農曆節氣的「立冬」,象徵冬季自此開始,台灣民眾習慣在這天以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等藥膳來「補冬」,但並非人人都適合隨意進補。醫師提醒,進補過頭恐怕有上火反應,尤其慢性病患者更要小心,在進補前,最好先諮詢中醫師再選擇適合的藥材。
冬季是適合養生進補的季節,中醫傳統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理論,說明冬令進補是調養身體應付寒冬,和儲備身體能量的好時機。然而每個人體質不同,如何進補相當重要。

台灣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君表示,體質偏寒者適合溫補,體質燥熱者適合涼補或平補,萬一補錯了或補過頭,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越補越燥熱,引起痔瘡、流鼻血、頭痛等上火反應;尤其糖尿病、高血壓、痛風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小心。

楊淑君建議,在進補前,最好先諮詢中醫師再選擇適合的藥材,並強調在均衡飲食、注意生活作息的原則下,只要以溫補藥膳輕補即可,搭配簡單的茶飲和穴位按摩,以強健身體迎接寒冬。 

此外,她也提供一道適合男女老少的溫補藥膳湯底,民眾不妨加入蔬菜、菇類等食材來取代肉類,避免攝取過多的油脂和膽固醇。

除了藥膳燉補之外,平時可以泡杯暖暖的「枸杞桂圓紅棗茶」當作養身保健的茶飲,枸杞具有溫暖身體、消除疲勞、預防動脈硬化及防止老化的特性;桂圓性溫、味甘,有補心脾,益氣血的功效;紅棗則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此茶飲相當適合冬季容易手腳冰冷的民眾,若有感冒症狀、喉嚨發炎、口乾舌燥火氣大的情況則不適合。

穴位按摩方面,腳底人字紋的「湧泉穴」、肚臍下約兩橫指距離的「氣海穴」和肚臍下約四橫指距離的「關元穴」能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增強免疫力。按摩時動作要輕柔緩慢,直到有痠脹或微微發熱的感覺,可促進體內的氣血循環。另外,頭、背、雙手、雙腳有許多重要的穴位,要注意保暖,有助全身陽氣和經絡運行。

中醫的五行學說中,將一年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季,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經,冬季腎氣旺盛,必須養腎防寒,熬夜易傷腎氣。楊淑君提醒,冬天作息應該「早睡晚起」,早睡能保養人體陽氣,保持身體的溫暖,在太陽出來之後起床,可以避開清晨低溫。冬季仍應適度運動,運動前務必先暖身,年長體弱者避免在寒流或大風大雨時外出運動,以免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溫補藥膳湯底
藥材:
當歸1-2錢,熟地1-2錢,炒白芍1-2錢,川芎1錢,黨參1-2錢,茯苓2-3錢,炒白朮1錢,黃耆2-3錢,桂枝1錢,紅棗1錢,枸杞子2-3錢,炙甘草1錢。
作法:
1.取適量水約蓋過藥材2公分,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約40分鐘,再過濾湯液作為湯底。
2.湯底可加水調整濃淡,並加入其它食材。
禁忌:
1.感冒、發燒者、孕婦忌用。
2.體質容易上火者、高血壓、心臟病、痛風、心血管疾病或風濕免疫疾病者,應先諮詢中醫師再使用。
備註:台北慈濟醫院亦有中藥飲片可供調理,請經諮詢醫師後開立處方。

枸杞桂圓紅棗茶
藥材:枸杞1錢、桂圓1.5錢、紅棗1錢
作法:以400㏄熱水放入藥材,可重複沖泡飲用。
禁忌:有感冒症狀、喉嚨發炎、口乾舌燥火氣大的人忌用。



相關推薦

突聾的主要臨床症狀多表現為單側聽力下降,偶有雙側同時或先後發生,可伴有耳鳴、耳堵塞感、嚴重者可出現眩暈、惡心、嘔吐、自發性眼震等。 進入「世界杯之季」,零食、啤酒,熬夜看球,球迷們又將為此狂歡。不過,同樣身為球迷的市民小顧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最近發現自己的一隻耳朵聽不見聲音了,到醫院檢查,...

閱讀詳情 »

在追求科學進步的普世價值觀下,我們都被灌輸了「科學有益生活」「醫學進步促進人類福址」,於是每當看到一些新的研究、新的藥品或新醫療技術的報導,我們的心中彷彿就會出現一幅美好未來生活的想像。如同「功能性磁振造影」對腦部活動的掃瞄即時又直接,可以用來觀測植物人還有沒有意識。你覺得這種科技真是太棒了對吧?...

閱讀詳情 »

一項實驗中的藥物表現出對氣喘或過敏患者更好療效的研究結果。由於這款藥物的作用方式與現行藥物不同,如果接下來的實驗是成功的,那麼對於目前有嚴重氣喘與過敏但藥物效果不佳的病友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雖然這項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仍可說是為人們開闢了一條用藥更為安全的途徑。研究者表示,他們正試圖研究羅氏藥...

閱讀詳情 »

科學家研發出人類眼角膜再生技術,他們使用一種關鍵分子來追蹤並標記角膜幹細胞,移植到小鼠身上後,這些幹細胞生成具有全功能性的人類眼角膜,研究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這項技術若能成功應用在人類身上,將為燒傷患者、化學損傷受害者以及其他罹患破壞性眼疾病的人帶來希望。 角膜緣幹細胞(Limbal s...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