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準媽媽化妝品的化學物質可能導致嬰兒變胖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黎松子

週二,2020年2月11日(每日健康新聞)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當孕婦使用含有苯甲酸酯的化妝品時,她們的孩子可能更有可能超重。

苯甲酸酯是一種化學物質,長期以來被用作化妝品和身體護理產品的防腐劑。許多研究表明,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化合物在體內模仿雌激素,可能會破壞激素的正常功能。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孕婦的尿液中發現了可檢測到的對羥基苯甲酸酯,這些孕婦每天都使用含有對羥基苯甲酸酯的“免洗”產品化妝品、身體潤膚露或面部潤膚霜。

尿液中對羥基苯甲酸酯的含量越高,女性的孩子在8歲之前越有可能超重。

一種名為丁羥苯甲酸丁酯的化合物脫穎而出:當母親的產前丁基苯甲酸丁酯水準處於前三分之一時,孩子超重的可能性是後三分之一的兩倍。女孩似乎比男孩更容易受到影響。

德國柏林大學醫院柏林健康與Charite研究所的研究員Irina Lehmann說,這些發現並不能證明苯甲酸酯是罪魁禍首。 她說,導致體重過度增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缺乏鍛煉和攝入過多卡路里。

但紐約市西奈山伊坎醫學院(Mount Sinai’s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伊娃坦納(Eva Tanner)說,這並不是第一項將產前暴露於內分泌干擾物與兒童超重機率聯繫起來的研究。 坦納說:“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產前接觸普通消費品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會損害兒童的生長發育。 她稱讚這項研究的設計“與眾不同 ”。

準媽媽化妝品的化學物質可能導致嬰兒變胖

這是因為,在研究母子關係的同時,研究人員還通過在實驗室小鼠身上做實驗來尋找更直接的證據:他們讓懷孕的小鼠接觸丁基苯甲酸酯,其劑量與尿液中丁基苯甲酸酯含量最高的女性相當。

最後,與母親未接觸丁基苯甲酸酯的小鼠相比,這些小鼠的雌性後代增加了更多的體脂。

“通過動物模型 ”,萊曼說,“我們實際上可以證明,體重的增加是由這種苯甲酸酯引起的 ”。

實驗也揭示了其中的一些原因:暴露在對羥基苯甲酸酯下的老鼠產下的雌性幼仔往往吃得更多。他們還發現了一種名為POMC的基因活性改變的證據,這種基因有助於調節食慾。

但是為什麼雌性動物包括人類和老鼠會受到特別的影響呢?該研究的另一位首席研究員比亞斯·波爾特(Tobias Polte)表示,丁基苯甲酸酯影響雌激素活性的事實表明,這種激素也發揮了作用。

但德國萊比錫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的波爾特說,目前還不清楚產前暴露於“雌激素”化學物質是否符合整體情況。

波爾特說:“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重現我們的流行病學發現,並為它們背後的機制帶來更多的啟發。”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2月11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在懷孕的第34周,這些婦女報告了她們使用的含有苯甲酸酯的化妝品,並提供了尿樣。

每天使用免洗化妝品和含有苯甲酸酯的乳液的女性,其尿液中苯甲酸酯的濃度通常較高。但是,萊曼說,其他來源也可能導致了拋物線的水準;例如,這些化學物質也被用作食品和藥品的防腐劑。

目前,她建議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選擇不含苯甲酸酯類的個人護理產品。
坦納同意她的說法。她同時指出,這些化學物質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很短。因此,即使女性一直在使用含有苯甲酸酯的產品,她們也可以在任何時候停止接觸。

 

資料來源:www.usnews.com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擔憂成真,海軍磐石艦疫情再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公布國內新增3例COVID-19病例,案423至425的2男1女,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均為磐石艦的實習生及軍人,值得注意的是,3人都是一採陰性、二採卻發現...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磐石艦最新累計27人染疫,加上下船放假二天半足跡全台趴趴走,引爆國人對疫情的焦慮情緒,直接反映在就診人數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1)日表示,這兩天因擔憂就診的人比較多,尤其相關接觸者看病比較多,增加了將近快1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去年母親節前夕,美美的媽媽只是想改善臉部抬頭紋,卻做了拉皮削骨手術,現在術後已超過11個月,臉部雖消腫,但頭皮眼頭耳後還是疼,除了忍受疼痛,還有精神上的痛苦。今年母親節即將到來,民眾若想送媽媽醫美療程,一定要多想、多問、多看,千萬不要輕信廣告衝動購買,以免購買不適...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先天性疾病害她塞血管!台中一名45歲婦人日前心臟衰竭緊急就醫,檢查發現一口氣竟有3條心血管嚴重阻塞,且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LDL)數值超過250mg/dl,相當不尋常,進一步透過基因檢測,才確診為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靠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