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漏斗胸影響身心恐慌 微創矯正不藥而癒

  1名50歲男性,年輕時得知自己患有漏斗胸,但由於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未曾就醫。在接受手術治療數個月前男子開始感覺心悸、頻頻喘不過氣,因身體相當不適而焦慮憂鬱且嚴重失眠,看身心科服用許多藥物也無法改善,後來在家人鼓勵下,接受漏斗胸微創矯正手術治療,手術3個月後呼吸順暢了,恐慌症狀也不藥而癒。

  台北慈濟胸腔外科程建博主任表示,漏斗胸屬於最常見的胸廓畸形,主要是因為前胸壁的肋軟骨生長太快造成擠壓效應,導致前胸骨向內凹陷可能因此壓迫心肺。根據國際統計資料平均每3、4百名新生兒當中,就有1名罹患漏斗胸。台灣每年約20萬名新生兒,估計會有5、6百名漏斗胸患者。

  漏斗胸患者通常在幼年時不一定看得出來,到青春期長高時則有可能會越來越明顯,早期認為只要發現漏斗胸越早開刀越好矯正,尤其傳統手術工程大,擔心對學齡兒童產生心理陰影,多建議就學前開刀。

  不過,傳統手術治療漏斗胸傷口大、手術時間久、復原期長,在外觀上會有所改善,但因為剪斷肋骨導致骨骼缺損,在心肺功能改善上可能有限,如果在小時候就先動手術,因無法預測日後胸壁發育情況,有些患者到青春發育期有復發的可能性。

  有別於傳統手術會在前胸留下大傷口,新式微創納氏手術,主要是從胸腔兩側開個3公分左右的傷口,將矯正板置入胸腔內來矯正凹陷的胸壁,是以重新塑型取代打斷骨頭的概念,以維持胸壁完整性。程建博醫師指出,手術矯正後3年左右,可評估將矯正板取出。至於有關手術矯正的時機,若年紀較小,建議除非胸部明顯凹陷、影響到心肺功能,需提早手術矯正;若輕度凹陷不影響心肺功能者,建議可持續觀察到12歲到18歲,再評估是否接受手術矯正。

  程建博醫師提醒,疼痛及矯正板移位是納氏手術後要留意的問題,疼痛問題可用藥物緩解,剛手術完使用劑量較高,出院返家則改用口服;至於矯正板移位最常發生在術後1個月左右,移位機會一般在3%左右,因此建議術後2個月內,病人應避免任何可能牽動矯正板的動作、注意上半身的姿勢、避免提重物及激烈運動等。

  病人術後飲食方面照平常原樣即可,但要避免服用活血補藥,傷口部分2周內不要碰水或使用防水貼布,早上從床上起身應有旁人協助,或使用電動床輔助,避免牽動矯正板造成疼痛不適。

相關推薦

輻射在醫學中的應用很廣,在體檢和檢查中有X光、計算機斷層成像(CT)、核醫學試驗包括正電子發射斷層(PET)和骨掃瞄等、核磁共振(MRI)、超聲波等,這些技術已經成為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診斷手段,但一個問題讓很多人擔心,就是輻射致癌。輻射分為兩大類,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指能夠使物質發生電...

閱讀詳情 »

「一代俠醫」林杰梁最後的忠告:「別吃生菜阿!」但最新美國有了新發現!吃生菜沙拉加些『香菜』,不怕有細菌!快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生菜沙拉對健康的好處,遠比熱炒青菜來的多,不過很多人想到要吃沒煮過的菜,就擔心蔬果沒洗乾淨,會不會吃了拉肚子或食物中毒?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研究發現,香菜(Cilantro)...

閱讀詳情 »

無知和愚昧是最大的傷害!打退燒針,那是在殘害你的寶貝! 很多人都有發燒的經歷—哎呀,感冒了!然後身體發燒。怎樣正確地認識發燒呢?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1.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正在清除有害物質的信號,是人體正在自我改善的表現。2.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對入侵體內的病毒、細菌或者滯留在體內的毒素發起...

閱讀詳情 »

這幾天天氣溫差特別大,發現身邊的人開始出現感冒的症狀,其實會感冒不只跟溫度變化有關,更多是生活的作息與習慣,以下整理可能導致感冒的原因。 1.愛賴床英國卡迪夫大學普通感冒研究中心主任羅納德•艾克力斯教授提醒,若睡眠過多會讓血液循環減慢,導致免疫系統不能有效運轉。2.過度節食脂肪會抑制免疫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