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早產兒腦部發育遲緩 中西醫攜手早療現曙光

  現年30歲的越南新住民媽媽平時與先生經營一家麵店,每天靠雙手為生活打拚。懷第3胎時體質虛弱,感冒也未就醫,直到某天出血後緊急送醫,必須提早引產,生下6個月大體重約600多公克的男嬰。孩子出生後在醫院進行各項檢查、觀察確診為小兒腦性麻痺,復健治療長達1年多,在認知、語言、動作能力、學習能力均不及同年齡的發展。媽媽憂心之餘,尋求中醫的治療,期盼孩子能有所進步。

  收治該名個案的中醫師張賜興表示,男童到院看診時,最初完全無法坐起和爬行,只能藉雙手拖著僵直的腳部緩慢移動身軀,不時會發出低微呀呀聲但無法言語,眼神呆滯且呈現鬥雞眼,足部穿戴矯正鞋。因先天不良、後天失調,臉色差、脾胃不佳,也容易感冒,經由中醫服藥針灸及調整1個多月,孩子已能手腳正常爬行,且行動力進展很快,可暫時坐起2至3分鐘,表情變豐富、肌肉也較有力量,眼神變光亮、並開口學習叫爸媽,相較於初診時的情況已有明顯的改善。

  早產兒是指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小兒腦性麻痺常因早產腦部發育尚未成熟或因妊娠、胎前、產後其他因素所造成,中醫認為早產先天肝腎不足,發育就會遲緩、筋骨萎弱,包括頸部無法挺直、手腳無法用力、腰椎無法打直坐正等,腦部發育慢、動作慢,學習緩慢,中醫稱之為「五遲」或「五軟」。其中,小兒腦性麻痺成因包括妊娠期因素、生產時因素和嬰兒出生後3歲內其他病毒或疾病感染所致,又以早產等因素居多,主要看媽媽子宮或胎盤功能好不好或是否有病變、生產時有無受傷、新生兒經產道是否窒息缺氧,以及出生後感染、腦部發炎、代謝或內分泌異常及黃疸等其他相關因素所造成。

  張賜興進一步說明,小兒腦性麻痺多偏向肢體功能運動障礙,年紀增長走路會像剪刀腳,平衡感異常、外型瘦弱,常合併智力、視覺及聽覺障礙。中醫理論將此歸因於肝腎不足和脾腎兩虛,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應從調理脾肝腎三經來服藥調理;再搭配頭皮針及體針的針灸治療,針對穴位刺激,初期每天施針,待改善後可改為2天施針即可,但治療過程往往須長達2至3年或更久,父母需有耐心配合。中醫治療期間可同時配合西醫檢查和復健,有助加快治療速度。

  當孩子有腦性麻痹等異常症狀出現時,就可讓中醫介入治療,症狀輕微者,及時治療的預後情況較佳,如同中風後掌握3個月黃金治療期,復原大有可為,同理若時間拖延愈久,治療的難度就會相對增加。

  要預防因早產造成小兒腦性麻痹的機率發生,張賜興強調,孕前一定要將體質調理好,母體強健,寶寶才會健康,孕期中睡眠、運動和營養必須充足,且不應過度勞累,須適度休息,當出現腰部異常痠痛、出血異常時,恐為早產、流產前兆,應儘速就醫安胎。此外,孕期間若感冒,害怕服用藥物有副作用,也建議採中藥調理,藥性溫和且能增強免疫力,有助母胎健康穩定。

相關推薦

心跳超過69下,多跳一次少活四個月?! 夏天天氣炎熱,根據中醫的說法,夏天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是「心」。因為人到夏天新陳代謝變快,心臟跳動加速,負擔增加,更需要「養心」。如果你的心跳快到超過每分鐘69下,不只你的心臟需要保養,你的壽命可能會因此縮短!TVBS《健康2.0》教大家透過哪些方式能調...

閱讀詳情 »

奇怪!肩膀怎麼準備要睡覺時平躺就痛,而且還不能懸空,穿內衣時也大受影響!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很可能是肩膀旋轉肌出現撕裂傷了,建議應積極就診,經醫師診斷,搭配用藥、物理治療與運動訓練等,一般情況下患處即可獲得舒緩。  肩膀旋轉的活動是由許多肌群所控制,由環繞肩峰到肱骨頭有超過半圈的肌群,...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翻譯/劉超 (來源:https://www.livescience.com/32469-why-do-we-sleep.html) 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失去睡眠可能會讓我們徹底崩潰。很明顯,閉眼是一項對身體健康極為重要的“動作”。然而並沒有人深究“我們什麼需要睡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