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潰瘍性結腸炎上身 老婦腹瀉1小時1次

潰瘍性結腸炎上身 老婦腹瀉1小時1次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74歲的林老太太,今年體重在2個月內下降6公斤,並出現間斷性腹瀉和便秘情形,三個禮拜持續腹瀉合併間接性鮮血黏液便,次數從一天6次,變為1小時一次,幾乎無法離開廁所,進一步就醫才發現,原來是潰瘍性結腸炎惹禍。

收治這名老太太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表示,經檢查後發現,老太太有嚴重營養不良和貧血狀況,並出現數十顆類似腫瘤狀的病兆,合併嚴重潰瘍遍佈整段大腸,診斷為典型且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經過口服藥治療後,住院2周轉至門診追蹤,已揮別「廁所恐慌症」。

這位老太太過去曾有高血壓和痔瘡病史,在40歲時被診斷為大腸炎,接受過2年治療。今年突然出現體重下降,以及腹瀉和便秘情形,也常出現左邊腹痛的狀況,已影響正常飲食,也不敢出遠門,求助於診所的治療效果不彰後,便至醫院求診。

吳文傑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自體免疫失調相關的慢性大腸疾病,過去在台灣地區病例相當少,根據1998年的統計,每20萬人約有1人是潰瘍性結腸炎。然而,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現今病患人數成長至10年前的16倍之多,逼近大腸癌人數的五分之一,且人數持續上升中。相較於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大部分好發於21到50歲的中壯年。

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的症狀為長期腹痛、腹瀉、血便甚至體重減輕等,長期下來易影響社交、工作和學業表現,其衝擊不亞於大腸癌以及腸躁症。值得留意的是,年輕病患若病程長達20年後,約有6至12.3%的機會得到大腸癌;因此,吳文傑建議,在罹病的8到12年後,應開始每年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癌化徵兆就建議接受大腸切除手術。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11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冷氣團陸續報到,讓人大呼好冷!三五好友趕緊相邀,吃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藥膳排骨等,想要補身、驅寒暖身。不過,醫師提醒,乾癬患者吃這類藥膳鍋物千萬要小心,當心會刺激免疫力,恐造成病情失控、乾癬發作。 乾癬患者不適合進補 每當天氣變冷,羊肉爐、薑母鴨的店家生意都特別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手機手遊寶可夢(Pokemon GO!)熱潮讓許多人走到戶外抓寶、孵蛋,有些人認為,玩寶可夢可以促進民眾運動、維持健康身材。不過美國最新調查發現,民眾玩寶可夢興致平均大約只維持6星期,6星期後,部份玩家就會開始覺得無聊,運動興致自然跟著衰退。 玩寶可夢第一星期 走路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31歲潘姓女患者,本身是雙胞胎中的妹妹,大兒子已經3歲,兩年多前一直就想要再生個孩子,卻一直無法如願,到童綜合醫院婦產科求助,經張永玲醫師進行腹部超音波與子宮鏡檢查後,確診患者子宮內膜有約2公分的瘜肉,充斥在子宮腔內導致無法順利懷孕,安排進行子宮內膜瘜肉切除手術,手術...

閱讀詳情 »

() 某日下午一名34歲無病史男性於開車時突然呼吸急促,隨即昏迷猝死,同車乘客趕緊撥打119求救,並開始施行心肺復甦(CPR),救護車到達後由緊急救護技術員EMT接手CPR,並置放傻瓜電擊器(AED),AED顯示建議電擊,在給予電擊後持續CPR一直至醫院急診,急診的心電圖顯示病人有心室顫動,急診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