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濕冷天過敏就醫人數激增 1方法改善重新建立免疫系統

濕冷天過敏就醫人數激增 1方法改善重新建立免疫系統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寒流來襲濕又冷,容易導致鼻黏膜敏感而讓鼻過敏更厲害,過敏就醫人數急增。15歲的阿弟和同桌同學正逢國中生期末考期間,卻因過敏性鼻炎導致每天起床會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甚至擤鼻涕擤到流鼻血、鼻涕倒流、每晚打呼,服用抗組織胺藥物雖可改善鼻涕問題,卻會導致昏沉愛睏,嚴重影響上課精神、讀書專注力與考試狀態,若又碰到感冒,未治療還容易併發鼻竇炎及中耳炎。


過敏性鼻炎影響生活品質與表現 遠離過敏原治標不治本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王怡人主任表示,台灣過敏性鼻炎盛行率約為26.31%,20歲以下更高達37.8%,超過8成的中重度過敏性鼻炎患者因症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品質、睡眠、工作或學習表現。過敏性鼻炎以避免接觸過敏原、藥物治療為主,若療效不佳才會進一步以手術治療。


台灣常見的過敏原中,以塵蟎最為普遍,其他則是蟑螂、黴菌、貓狗皮屑、植物種子花粉等,除了建議病人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之外,也建議搭配環境衛生改善以降低發病率,但這些都治標不治本。阿弟和同學都是過敏兒童,受過敏症狀造成諸多困擾,現因使用舌下減敏療法已大幅改善過敏症狀。


口服舌下碇改善過敏症狀 重新建立免疫系統


王怡人主任表示,舌下減敏療法是目前較新的治療方式,透過口服含有純化過敏原的舌下錠,使體內產生免疫反應並逐漸習慣過敏原,當再次接觸到過敏原時,身體自動啟動的就是被升級更新重新塑造的新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敏感度被降低,可以治本甚至有望治癒,最終達到改善過敏體質。目前減敏治療以過敏性鼻炎的療效為最佳,其次是過敏性氣喘。國際上也已認同對於過敏性氣喘的控制,除使用傳統階梯式治療,可輔助性使用舌下減敏錠。


相較於傳統減敏療法,新的舌下減敏療法更為方便且安全。王怡人主任表示,傳統減敏療法需每周至每月至醫院注射1次過敏原,治療期間至少3年,施打後需在醫院觀察等待至少半小時,觀察身體是否有被誘發其他免疫反應,如:氣喘、過敏性休克等,確認無副作用後才能離去。而舌下減敏療法非注射劑型,因此降低過敏性休克機率,安全性更高,常見的副作用為喉嚨異物感、咽炎、口腔癢、嘴唇水腫,大多數以藥物壓制,治療期間多試幾劑後,多數病人的不適感多會減退,若進行多次治療都沒有發生重大副作用,便可在家服用,治療的方便性大為提升。


冷空氣容易引發過敏 越年輕治療越容易改善


王怡人主任強調,改善過敏體質是場長期戰爭,過敏治療需搭配環境控制、衛教、與藥物治療相輔相成,家長可以尋求過敏專科醫師,討論適合孩童的治療計畫,耐心治療最終能提升生活品質。冷空氣會刺激氣管收縮,過敏氣管不好的人,除了減少過敏原暴露,建議民眾將脖子做好保暖,例如:圍上絲巾或圍巾,記得戴好口罩、多喝溫開水,除了能防疫之外,也可以讓呼吸進入體內的空氣有濕潤和溫度,可保暖並減緩鼻過敏症狀。此外,鼻過敏民眾也可考慮做減敏治療,越年輕者治療的效果會比年長者更好。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反覆拉肚子伴隨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未及時治療恐癌變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68歲老先生,罹患攝護腺肥大造成排尿不順,持續服藥多年,日前竟發生血尿,就醫發現兩側有腎臟積水,進一步接受靜脈注射泌尿系統攝影檢查,證實為攝護腺肥大造成「魚鉤形輸尿管」,若不接受手術治療,恐造成腎臟壞死,嚴重者則需洗腎、換腎。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洪峻澤指出,魚鉤形輸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骨質疏鬆症是無聲無息的隱形殺手,許多人因骨折才發現自己罹患骨鬆,甚至出現嚴重的髖部骨折而喪失性命;醫師指出,女性停經後荷爾蒙會快速下降,導致蝕骨細胞數量增加,造成骨本快速流失,就容易罹患骨鬆,建議停經後婦女應至醫院進行骨質密度檢測,評估是否需要藥物治療。骨科醫師楊再興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禿頭是許多民眾最擔心問題,有些人會購買號稱能夠生髮的洗髮精、護髮液;不過,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生髮產品屬於藥品,目前衛生福利部只有核准兩種成分可以治療雄性禿,其他宣稱具有生髮效能的養髮液或洗髮精都無效,呼籲民眾千萬不要相信。蔡呈芳指出,門診中曾發現有民眾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以往民眾想要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不是到醫院門診詢問醫師、就是透過社區的義診活動,有些人甚至會自費健康檢查,為身體健康把關。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為了替民眾打造整年度的健康義診活動,該院特地在今日上午辦理「103年健康會員」招募說明會,希望能提升民眾對自我健康的管理。近年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