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為什麼會有黑眼圈?

為什麼會有黑眼圈?

眼周總是黑黑一圈,看起來不僅沒精神,還有點顯老,到底為什麼會有黑眼圈呢?美麗爾醫美機構陳美齡醫師表示,黑眼圈常見有色素沈澱、血管擴張與結構性黑眼圈這三大因素,亦有部分民眾可能混合多種狀況,因此若想改善黑眼圈的問題,建議先諮詢醫師瞭解成因,對症治療效果較佳。

 

為什麼會有黑眼圈?

 

為什麼會有黑眼圈?陳美齡醫師表示,黑眼圈主要可區分為血管型、色素型、結構型與混合型四大類:

 

1. 血管型:

眼周的皮膚較薄,僅約臉部皮膚的3至4分之一,但眼周部分又佈滿了微細血管,因此當眼周血管擴張或增生時,眼周的皮膚就容易透出暗暗沉沉的顏色,也就是黑眼圈。陳美齡醫師表示,常見像是有過敏體質者、經常熬夜、用眼過度、疲勞壓力大等都可能會導致眼周血液循環不良、靜脈血管擴張而加重黑眼圈的問題。

 

2. 色素型:

主要是因為黑色素沈澱導致眼周黑黑一圈的狀態,包括經常在外曝曬、常揉眼睛等都會增加黑色素沈澱,此外,部分民眾也有先天性眼皮顏色較深的狀況,都會看起來像是一圈熊貓眼,看起來比較沒精神的樣子。

 

3. 結構型:

這類型的黑眼圈主要是因為臉部結構問題在眼周附近形成陰影,看起來像是黑眼圈的樣子,陳美齡醫師列舉,像是眼窩凹陷、顴骨較高、有淚溝或眼袋問題者都很容易因為結構性問題造成眼周黑黑一圈的錯覺。

 

4. 混合型:

混合型黑眼圈就是結合了色素沈澱、血管擴張增生或結構性問題所形成黑眼圈,尤其台灣過敏體質的比例偏高,再加上工作繁忙、長時間用眼,眼周就容易出現血管型的黑眼圈;此外,若經常揉眼睛、經常曝曬就會增加黑色素沈澱,因而形成混合型黑眼圈。

 

陳美齡醫師表示,市售不少訴求美白、改善黑眼圈的產品,但其實這類產品僅對色素型黑眼圈有效;因此想要改善黑眼圈,第一步就是要先瞭解成因,對症治療才能達到較佳的改善效果。

 

黑眼圈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眼科、皮膚科、醫學美容」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美麗爾醫美機構 陳美齡醫師

 

延伸閱讀:

【為什麼哭的時候會流鼻涕?】 https://havemary.com/article.php?id=5724

【為什麼哭完眼睛會腫?】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5729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為什麼會有黑眼圈?

相關推薦

▲健保推動大醫院門診減量,卻爆出有醫院作假以對。(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落實「大病到大醫院、小病至小診所」分級醫療,健保去年起祭出大醫院門診每年減量2%瘦身要求,超量部分不予給付,沒想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竟爆出作假以對,利用不實申報「診察費為0」來規避,...

閱讀詳情 »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長照2.0政策施行至今快3年,政府總計投入逾750億元長照基金,市場確實也逐漸活絡多元,只不過,資源總是往最有利益的都市集中。偏鄉,因為人力成本高、案主的照顧難度深,是否存在一種結合「公益」跟「企業」的模式,讓長照的光,也能照亮原住民部落、深山裡的獨居老人? 從林伯山的家門口望...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病人參加新藥臨床試驗,是抓住最後一線希望?還是當了白老鼠?根據食藥署最新統計,國內去年一共有331件新藥臨床試驗申請案,絕大多數都是癌症新藥,食藥署直言,不少經標準治療無效的病人幾乎是搶破頭想參加,但食藥署提醒參加臨床試驗有利有...

閱讀詳情 »

▲胃鏡顯示病人胃部有4顆息肉都癌變。(照/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胃長息肉,當心發生癌變!一名81歲的老婦人就因為暴瘦20公斤,身體虛弱不堪而就醫,檢查有嚴重貧血,血紅素只有正常的一半,進一步胃鏡檢查才發現竟在胃部不同位置長有大大小小4顆息肉,最後確認全部癌變,還好並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