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為失家兒找家! 兒少安置機構憂防疫配套工作不足

為失家兒找家! 兒少安置機構憂防疫配套工作不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面對防疫衝擊,處於第一線兒少照顧的安置機構十分憂心!全國第一個完全由兒少機構實務工作者組成的「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簡稱兒少安置聯盟)日前成立。聯盟表示,目前各縣市政府的防疫措施作法不一,相較於一般家庭,兒少安置機構屬於團體照顧生活,有其特殊性,高風險性,呼籲衛福部針對兒少安置機構面臨的防疫問題,儘快與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討論配套措施。

人力短缺! 防疫問題成安置機構照顧嚴峻挑戰

全國兒少安置機構理事長吳小萍表示,多數兒少安置機構採取家庭式照顧模式,每個小家的照顧者需要24小時輪班,加上專業人員資格限制,與近來勞動法規修改,各安置機構人力配置需增加近一倍,目前全國九成以上的安置機構皆面臨照顧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一旦有院生因為班級或學校有確診個案而需被隔離時,將面臨照顧人力與隔離空間嚴重不足的挑戰,第一線的照顧人力將更加捉襟見肘。

安置照顧是委託案、非補助案 自籌經費壓力大

台灣約有一半的安置兒少來自家庭遭受重大變故與無依者,由縣市政府社會局轉介,其次為受保護安置者及司法轉向安置有偏差行為的孩子。安置機構提供兒少生活照顧替代性照顧,心理及行為輔導、課業及家庭輔導等服務,但安置機構面對著前線急迫的照顧需求,同時又有籌措經費的雙重壓力,如何讓「質量並進」,保全兒少權益,壓力不可謂不大。

籲政府重視安置機構防疫衝擊 陪弱勢兒少多走一哩路

在台灣少子化的趨勢下,家外安置兒少人數占全國兒少的比例,卻未因此而下降。近10年來接受家外安置的兒少,維持在每萬人有12人(亦即每千位就有1.2人以上),顯示仍有一定比例的兒少有接受家外安置需求,其中機構安置的孩子,占家外安置人數比例達65%。

對於現行相關法規對機構照顧造成的困境,兒少安置聯盟期待透過聯盟力量,呼籲政府及社會大眾正視兒少安置機構的需求與處境,提升第一線的照顧能量,一起為兒少安置機構的現在與將來,找到更適切的方向。

【延伸閱讀】

乾癬共病多! 控好病情不再身陷「癬」關

八旬婦尿毒、水腫拒洗腎 腹膜透析在家洗「免到院」

咀嚼動作居然可防蛀牙 牙醫推「愛牙四守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4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59歲的黃女士,10年前發現腦部有腫瘤,手術切除竟不幸影響到三叉神經,確診為巴金森氏症,從此開始全身肢體不聽使喚,還因此錯失出國參加女兒婚禮;3年前,她自費近百萬接受「深腦部刺激術」,肢體活動自如,上個月還到英國探望女兒,並同遊巴斯羅馬浴場,一圓天倫之樂的夢想。 深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2015年即將邁入尾聲,但發生在今年的大型公安意外─八仙塵暴,讓民眾正視燒燙傷的危險性,同時,燒燙傷患者的復健之路漫長又辛苦,常有久病厭世的情況出現。藝人Selina日前出席記者會,希望藉由自身的經驗鼓勵傷者持續復健,用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人生。 專家全集合! 降低傷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磨呀磨,小學生齊心協力推動石磨,一點一滴純白的糯米漿順著渠道流下,這是湯圓製作六道工序之一,透過實際操作,孩子更能樂在其中。鏡頭轉到另一邊,大小朋友手腦並用,我搓我搓我搓搓搓,就是要把圓仔(台語)搓得圓滾滾。隨著冬至的腳步慢慢接近,知名湯圓廠商特別設計了闖關活動,藉由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婦女懷孕該怎麼吃?網路、民間說法眾說紛紜。醫師認為,避免菸酒、生食、加工食品,飲食維持清淡、均衡是原則,所有的食物都沒有絕對的併發症或副作用,掌握「淺嚐即止」就可以。 孕婦應少吃冰冷食物 避吃內臟類 開業診所李佳珩醫師表示,民間流傳或家中長輩的說法不一定正確,薏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