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為抱金孫逼健檢 六月新娘患婚前憂鬱症!

為抱金孫逼健檢 六月新娘患婚前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準婆婆為抱金孫逼健檢 六月新娘崩潰大哭憂鬱就醫

有位32歲的雅婷(化名)在上市公司擔任部門主管,被愛情長跑十年的男友求婚後,開始積極規劃婚事,滿心期盼成為幸福的六月新娘。因暫無生孩子的打算,雅婷預計婚後先購置小家庭套房,享受夫妻獨處的甜蜜時光;然而,未來的婆婆卻堅持媳婦一定要與公婆同住,並要求她結婚前先辭掉工作、專心在家準備懷孕,好讓他們早日抱得金孫。

一開始,雅婷柔性拒絕這些要求,希望婚後再從長計議,沒想到抱孫心切的準婆婆直接闖進公司,嚷著要她立刻遞出辭呈,更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她拖去醫院接受健康檢查。雅婷轉而向男友求助,男友卻只勸她要忍耐,「以後我媽就是妳媽,照她意思做就沒事了」,對未來婆婆的作為一概默許。孤立無援的雅婷自此食不下嚥、夜不成眠,面對婚禮籌備變得消極,也排斥他人對結婚的祝福,常常沒來由的暴怒或大哭,狀況長達兩個月,經求助精神科醫師後診斷為「婚前憂鬱症」。

對婚後生活產生不安與迷惘 婚前憂鬱症影響準新人身心健康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現在年輕世代的婚姻觀趨向個人主義,較追求與另一半的自由親密關係,跟過去傳統的支配控制模式大相徑庭,當兩個不同世代因婚姻關係被迫交集時,就可能引發溝通衝突。尤其華人社會的女性,大多被要求配合男方提出的條件,因而造成身心巨大轉變,以致產生價值觀差異或環境適應障礙,例如:家長強勢介入結婚籌辦、不知如何面對未來的公婆及擔心婚後生活受到限制等等,在結婚前產生一種莫名不安、對未來迷惘的焦慮,導致睡眠障礙、食慾不振或情緒低落等憂鬱症症狀,因而稱之為「婚前憂鬱症」。

遵循婚姻協談七大要點  預習未來生活以利發展幸福婚姻

楊聰財醫師說,「婚前憂鬱症」出現的症狀及程度因人而異,建議可採婚姻協談合併藥物治療,透過專業心理專家採婚姻協談,讓雙方先找出問題源頭,再針對問題討論對應的策略,進一步探討彼此需求,及對婚姻生活訂定近、中、遠程的目標,並鼓勵雙方攜手達成。同時由專業醫師搭配藥物來改善焦慮、憂鬱及失眠等症狀,紓緩患者的負面情緒,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

婚姻並非兒戲,楊聰財醫師強調,經營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情,若情侶之間有步入婚姻的計劃,建議遵循「婚姻協談七大要點」,預習未來婚後生活可能面臨的各種情況,討論出最適合彼此的處理方式,以利發展出幸福、長久的婚姻關係。若是在即將進入婚姻生活時,因身心不適應而導致憂慮、焦慮等情形,嚴重影響睡眠或飲食者,也應主動向專業醫師求助。

※婚姻協談七大要點:

1、探討婚姻的意義:互相瞭解對婚姻的想法及結婚動機

2、學習與伴侶溝通:學習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以及肢體語言

3、瞭解婚姻角色:確認彼此在婚姻中的角色,討論出合適的相處模式

4、處理婚姻衝突:討論發生衝突時的處理方式

5、確認婚姻關係:討論婚後各自原生家庭的關係處理方式

6、釐清性與家庭計劃:釐清彼此性的需求及喜好上的差異,與未來生育的規劃

7、規劃經濟與職業:討論婚後在家庭經濟與個人工作上的想法,並擬定未來開銷管控模式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3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全民都在防範H7N9,為加強防護及感染控制訓練,台南市立醫院特別進行院內醫護同仁防護衣穿、脫實地演練,並在當場進行防護衣穿、脫查核,由現場參加的醫護同仁中進行抽查,務必要求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台南市衛生局長林聖哲也親自蒞臨指導;他並指出,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是非常重要,所謂魔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9歲兒童叡叡,每天起床不是因為鼻子癢一直揉,就是鼻水直流、狂打噴嚏,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初期媽媽以為是感冒沒有完全根治,後來就醫診斷,才發現叡叡這些每天起床後的例行症狀,其實都是過敏性鼻炎惹的禍!署立豐原醫院小兒科主任馬志豪表示,一般感冒通常3-5天就會痊癒,但過敏性的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因應H7N9禽流感疫情,台中市衛生局表示將由15家區域級以上醫院擔任後送採檢及通報窗口,並將籌設特別門診,希望防止疫情再度發生。台中市政府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早在市府指揮中心成立後,衛生局即已規劃好就醫通報及採檢流程,並召集中市15家醫院研商設置採檢通報單一窗口等醫療整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你也有頭痛的現象嗎?別以為吃了止痛藥就沒事,若無法有效舒緩症狀,恐是其他因素所造成;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洪朝賢指出,尤其是有如雷擊般的頭痛,就有可能是因腦下垂體中風、顱內靜脈竇栓塞、頸動脈剝離,或血管收縮症候群等因素所造成,不得輕忽嚴重性。臨床上,就曾有1名4...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