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焦慮、憤怒、恐懼... 居家隔離被歧視,如何陪孩子度過?

焦慮 憤怒 恐懼... 居家隔離被歧視,如何陪孩子度過?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影響我們例行的上學、工作及生活作息,而疫情持續地延燒可能造成憂慮、焦慮、憤怒、恐懼等情緒問題,不僅大人會焦慮,孩子也會跟著緊張。有些孩子因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回學校上課擔心同學異樣眼光;或對畢業旅行取消感到失落,面對疫情,重視孩子的心理防護和重視不被感染同樣重要,我們可幫助自己與孩子累積心理資產,訓練大腦功能,親子一起穩定心情、培養耐性、學習承擔力與行動力,正向面對改變獲得成長。

衛生福利部「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針對兒童,設計PEACE五部曲衛教文章來陪伴孩子安度武漢肺炎風暴。

Play game玩遊戲(P)
由於孩子的語言理解與情緒表達不同,透過玩遊戲與角色扮演方式,帶領他們表達對疫情帶來的情緒,增加對抗疫情的同理心及合作度。

Enhance the safety強化安全感(E)
與孩子一起主動檢查環境和討論相關訊息,一方面讓孩子安心,另一方面也帶領孩子接受適當且可靠的資訊來源。

Accept your emotion接納情緒(A)
允許並接納孩子在這特別的時間點可能產生的各種負面情緒反應,因為這些都是正常的狀態。

Change the behavior改變行為(C)
發揮創意來調整不得不修改的行為習慣或行程,並帶著孩子以幽默感欣賞自己可以應付和可以改變的能力,並適時給與口頭稱讚,讓他同時從自我調整和他人讚許中獲得成就感與信心。

Engage in life投入生活(E)
除了關注疫情,多和孩子一起挖掘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和關懷不同人物的故事,
保持多樣的、有活力的作息方式。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掌握黃金關鍵治療期!先天性心律不整、藥物過敏 這項檢測能及早發現

乾眼症跟你想的不一樣 眼科醫師揭迷思

「腸道透析」—八旬老婦靠「吃」 減緩腎臟惡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8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服用或使用藥物後,出現過分敏感反應,包括紅腫、搔癢、發疹,或嚴重時出現呼吸困難、心跳減緩、脫皮、鼻黏膜充血等症狀時,就恐是藥物過敏造成;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藥師吳瑄瑋指出,若是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立即停藥,且盡快就醫檢查,才能避免症狀惡化。檢查治療中,藥師會先審查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在的癌症治療,多採中醫和西醫搭配治療,成效卓越,也被愈來愈多患者所接受。一名54歲的郭太太罹患乳癌後,持續以中西醫互補療法改善病情,在身體和情緒穩定下,目前和癌症和平共處。童綜合醫院中醫科吳景崇醫師表示,癌細胞一直在分化中,若能愈早進行中西醫互補療法,對患者愈好,能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43歲的劉雯瑩,本身是一位脊髓損傷病患,擁有20多年的菸齡,但透過醫生協助和意志力,成功在6個月內戰勝菸癮。她透露,看到弟弟戒菸成功,進而興起了戒菸念頭,透過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林英龍醫師,和社區健康照護室衛教師的鼓勵之下,用正面思考的想法,以及喝冰水降低菸癮,成功戰勝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帕金森氏症是進展性的神經退化疾病,因中腦黑質組織內的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死亡所造成;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洪明燦指出,患者多會出現鈍拙的精細動作,且無法維持直立姿勢,甚至臉部也會出現表情僵硬等現象。根據調查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約佔1%至2%就有帕金森氏症,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