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照護發展遲緩障礙兒 頒早療棕櫚獎致敬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平均每100位兒童中,就有1名有發展遲緩障礙。台北慈濟醫院提倡以家庭為中心的聯合治療模式,自民國94年成立以來,已治療超過1萬7千名兒童,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更將代表台灣早療領域最高榮譽的「早療棕櫚獎」,頒給該院復健科主任吳欣治醫師等十位得獎人。對無私奉獻於早療工作的醫師,表達崇高敬意。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吳欣治醫師指出,過去早療課程多半著重在孩童能力的補強,但若孩子的學習環境和情緒行為無法改善,治療成效必然大打折扣。而孩童的行為是天生氣質與親子互動下的產物,因此要讓孩子適應環境,就要先從父母對孩子的態度開始著手。

為此,台北慈濟醫院兒復中心針對遲緩兒童,邀集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及心理師設計一系列以家庭為中心的聯合治療模式,藉由每週一至兩次,每次一至兩小時的課程,讓父母參與孩子的治療活動,加強小朋友適應、認知和溝通能力,進而能控制自主情緒。

而吳欣治主任多年來投身臨床研究,發現部分孩童的語言遲緩,可能來自兩個現象。第一個是隔代教養,老人基於安全考量把孫子留在家裡、少跟外面接觸,加上老人家本身不習慣和孩子對話,因此造成孩子語言容易發生遲緩。

第二個現象則是3C產品盛行。不少父母因忙於工作家事,以平版電腦、手機、電視等學習軟體,陪伴孩子,卻忘了缺乏和人互動的孩童,容易出現語言遲緩的徵狀。且加拿大已有研究證實,3C產品對孩童的教育是沒有幫助的。吳欣治主任因此呼籲家長,即使忙碌也應撥空注意孩子的學習狀況,以免影響孩子的成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867

相關推薦

某醫院耳鼻喉科門診來了位30多歲的男子,他說近幾個月來覺得左耳朵聽聲音越來越不清楚,感覺裡面像堵了一團棉花。 醫生檢查發現他的左耳內長滿了乳頭狀瘤,從裡到外把耳道堵得死死的,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他聽力下降。 耳道乳頭狀瘤是病毒感染引起,開始時是良性的,但如果外界刺激比較多,就會使其惡變,越長越多最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育有一子一女的雅君,家庭幸福美滿,但是,就在結婚第4年時,發現罹患和媽媽一樣的血癌,讓雅君難以接受。從小籠罩在母親罹癌引發敗血性休克同時併發胰臟發炎,瀕臨死亡的陰霾中,她幾度擔心害怕無法陪伴孩子長大,開始做購買小孩未來要上小學的衣服、鞋子,失望的她,甚至叮嚀先生及早尋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耳症因產前檢查不容易診斷,多數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後才得知孩子罹患此疾病,為了協助小耳症患者,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從1999年開始,透過新生兒通報系統,提供相關醫療服務,協助新手父母就醫、聽力保健等訊息,且配合各項兒童夏令營、兒童自信團體等活動,讓小耳症病童能樂觀開心迎接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台大醫院120周年院慶,啟動社區健康促進列車活動,將於全台各分院進行義診。台大醫院副院長洪冠予指出,2年前開始舉辦義診與篩檢活動,除了提供衛生教育指導達成健康促進外,更透過篩檢使民眾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去年義診服務達4000人次。台大醫院總院暨北護分院,將於6月6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