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照護發展遲緩障礙兒 頒早療棕櫚獎致敬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平均每100位兒童中,就有1名有發展遲緩障礙。台北慈濟醫院提倡以家庭為中心的聯合治療模式,自民國94年成立以來,已治療超過1萬7千名兒童,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更將代表台灣早療領域最高榮譽的「早療棕櫚獎」,頒給該院復健科主任吳欣治醫師等十位得獎人。對無私奉獻於早療工作的醫師,表達崇高敬意。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吳欣治醫師指出,過去早療課程多半著重在孩童能力的補強,但若孩子的學習環境和情緒行為無法改善,治療成效必然大打折扣。而孩童的行為是天生氣質與親子互動下的產物,因此要讓孩子適應環境,就要先從父母對孩子的態度開始著手。

為此,台北慈濟醫院兒復中心針對遲緩兒童,邀集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及心理師設計一系列以家庭為中心的聯合治療模式,藉由每週一至兩次,每次一至兩小時的課程,讓父母參與孩子的治療活動,加強小朋友適應、認知和溝通能力,進而能控制自主情緒。

而吳欣治主任多年來投身臨床研究,發現部分孩童的語言遲緩,可能來自兩個現象。第一個是隔代教養,老人基於安全考量把孫子留在家裡、少跟外面接觸,加上老人家本身不習慣和孩子對話,因此造成孩子語言容易發生遲緩。

第二個現象則是3C產品盛行。不少父母因忙於工作家事,以平版電腦、手機、電視等學習軟體,陪伴孩子,卻忘了缺乏和人互動的孩童,容易出現語言遲緩的徵狀。且加拿大已有研究證實,3C產品對孩童的教育是沒有幫助的。吳欣治主任因此呼籲家長,即使忙碌也應撥空注意孩子的學習狀況,以免影響孩子的成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86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醫學研究,50歲以上罹患大腸直腸癌比例有逐年上升趨勢,除了常見的危險因子,像是低纖飲食、抽菸、肥胖、家族基因遺傳等都可能埋下疾病的危險因子。成大醫院直腸外科陳柏全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排名國人癌症死因第三名,為此衛福部大力推廣糞便潛血篩檢,就是希望能透過早期診斷治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根據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的1篇研究發現,糖尿病前期會增加心臟病致死的風險,特別是本來就有心臟病史的人。所謂的糖尿病前期指的是空腹血糖值為100至125mg/dL,口服葡萄糖後2小時血糖達140至199mg/dL,或是糖化血色素達5.7至6.4%之間。預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一到暑假經常是孩子近視或加深度數高峰,等到開學回到學校,發現看不太到黑板,就醫檢查才發現,近視度數突升200或300度,臨床醫師觀察,天氣熱讓孩子不想出門,加上長時間近距離看3C用品可能是主要關鍵,醫師提醒家長在最好管理妥善管理孩子用眼時間外,及時就醫也能降低持續惡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近日40歲住台中的謝先生,在升級當了爸爸後,每天到家的第1件事情就是抱小孩,因為姿勢不正確的關係,使得前臂外側痠痛,漸漸延伸至手肘產生劇烈疼痛,每當小孩討抱時也只得忍痛拒絕。起先透過貼藥布、各式按摩、整復推拿等方式治療皆不見效,改透過乾針治療後,謝先生網球肘症狀大幅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