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熟女慢性硬顎潰瘍 醫師揪出淋巴惡性腫瘤

熟女慢性硬顎潰瘍 醫師揪出淋巴惡性腫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歲女性,有鼻塞、慢性鼻炎症狀達3年之久,併有化膿樣鼻涕,曾接受抗生素及鼻腔內類固醇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因為口腔內硬顎及軟顎間出現無痛性潰瘍,並伴隨上嘴唇腫大、間歇性發燒以及虛弱困倦等症狀至皮膚科求診。經仔細檢視後發現,該潰瘍有大範圍基底壞死,周邊的點狀潰瘍也有類纖維樣分泌物,此表現除了常見的感染原因之外,另有一少見但重要的鑑別診斷—「惡性腫瘤」。

長庚特殊案例 榮登頂級醫學雜誌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沈孟暵醫師及吳明穎醫師協力合作,以一張於病患張口時拍攝的硬顎及軟顎患部影像,榮獲醫學界各專科間極具影響力的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0年7月收錄於臨床醫學影像個案報告專欄。此專欄專門收錄極具教育意義的個案,向世界各地的臨床醫師們發出診斷挑戰,讓所有閱讀此個案報告的醫師們都能從中有所收穫、一起學習成長。

慢性硬顎潰瘍 竟是淋巴結外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

吳醫師根據此臨床臆測展開一系列的血液檢驗,發現該病患有全血球低下的情形,此情況極有可能為血球吞噬現象所造成;這是一種由於發炎性細胞激素—包括干擾素(interferon- γ)、介白素(interleukin,IL-12,IL-18)以及甲型腫瘤壞死因子(TNF- α)的上升,造成骨髓及其他淋巴器官中一系列的血球吞噬,因而臨床上表現出全血球減少、發燒、凝血功能異常以及血清鐵蛋白上升。

此血球吞噬現象於特定分型的淋巴癌中為相對常見的表現。後續進行侵入性的骨髓切片、淋巴腺切片、乃至於硬顎及軟顎組織切片,都證實了此病灶為一「淋巴結外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合併血球吞噬現象。

吳明穎醫師解釋,淋巴結外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在亞裔族群有較高的發生比率,於台灣、亞洲以及中南美洲常見。腫瘤常位於中軸線上的鼻部組織附近,佔七成,發生原因與亞洲常見的高危險型EB病毒有相當大的關係。病人年紀平均為54歲,男女比例為2:1。早期發現有較高的存活率,但5年的整體存活率約三成。

吳明穎醫師指出,口腔內硬顎及軟顎的壞死表現,在臨床上有許多需進一步排除的疾病,其一即為該病患表現的口腔頦面部致命性肉芽腫。數年間,該病患輾轉於四處求醫、用藥,但因受限於該疾病診斷的困難性,雖有症狀的間歇緩和,卻始終無法確立惡性腫瘤的診斷並給予積極治療。

這位病患幸經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展現由局部病灶發現全身性系統疾病的診斷能力,以及對病患的細心和用心,配合長庚醫療體系多專科之間的通力合作,終於正確診斷並給予相對應的治療。令人惋惜的是,病患仍於一個月後不敵病魔的摧殘而病逝。

【延伸閱讀】

疼痛纏身治不好 六旬婦人經脊髓電刺激療法有效緩解

老婆反覆性流產 竟因老公染色體排序異常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歲女性,有鼻塞、慢性鼻炎症狀達3年之久,併有化膿樣鼻涕,曾接受抗生素及鼻腔內類固醇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因為口腔內硬顎及軟顎間出現無痛性潰瘍,並伴隨上嘴唇腫大、間歇性發燒以及虛弱困倦等症狀至皮膚科求診。經仔細檢視後發現,該潰瘍有大範圍基底壞死,周邊的點狀潰瘍也有類纖維樣分泌物,此表現除了常見的感染原因之外,另有一少見但重要的鑑別診斷—「惡性腫瘤」。

長庚特殊案例 榮登頂級醫學雜誌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沈孟暵醫師及吳明穎醫師協力合作,以一張於病患張口時拍攝的硬顎及軟顎患部影像,榮獲醫學界各專科間極具影響力的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0年7月收錄於臨床醫學影像個案報告專欄。此專欄專門收錄極具教育意義的個案,向世界各地的臨床醫師們發出診斷挑戰,讓所有閱讀此個案報告的醫師們都能從中有所收穫、一起學習成長。

慢性硬顎潰瘍 竟是淋巴結外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

吳醫師根據此臨床臆測展開一系列的血液檢驗,發現該病患有全血球低下的情形,此情況極有可能為血球吞噬現象所造成;這是一種由於發炎性細胞激素—包括干擾素(interferon- γ)、介白素(interleukin,IL-12,IL-18)以及甲型腫瘤壞死因子(TNF- α)的上升,造成骨髓及其他淋巴器官中一系列的血球吞噬,因而臨床上表現出全血球減少、發燒、凝血功能異常以及血清鐵蛋白上升。

此血球吞噬現象於特定分型的淋巴癌中為相對常見的表現。後續進行侵入性的骨髓切片、淋巴腺切片、乃至於硬顎及軟顎組織切片,都證實了此病灶為一「淋巴結外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合併血球吞噬現象。

吳明穎醫師解釋,淋巴結外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在亞裔族群有較高的發生比率,於台灣、亞洲以及中南美洲常見。腫瘤常位於中軸線上的鼻部組織附近,佔七成,發生原因與亞洲常見的高危險型EB病毒有相當大的關係。病人年紀平均為54歲,男女比例為2:1。早期發現有較高的存活率,但5年的整體存活率約三成。

吳明穎醫師指出,口腔內硬顎及軟顎的壞死表現,在臨床上有許多需進一步排除的疾病,其一即為該病患表現的口腔頦面部致命性肉芽腫。數年間,該病患輾轉於四處求醫、用藥,但因受限於該疾病診斷的困難性,雖有症狀的間歇緩和,卻始終無法確立惡性腫瘤的診斷並給予積極治療。

這位病患幸經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展現由局部病灶發現全身性系統疾病的診斷能力,以及對病患的細心和用心,配合長庚醫療體系多專科之間的通力合作,終於正確診斷並給予相對應的治療。令人惋惜的是,病患仍於一個月後不敵病魔的摧殘而病逝。

【延伸閱讀】

疼痛纏身治不好 六旬婦人經脊髓電刺激療法有效緩解

老婆反覆性流產 竟因老公染色體排序異常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骨質疏鬆是中風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骨折的機率比健康成人高七倍,常引發髖關節骨折,從而導致更嚴重的活動、生活功能障礙。台灣本土的資料顯示中風一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的比例達4%,15年後更達到35%。 中風後無力側骨質流失快 上肢比下肢明顯 中風後的骨質疏鬆與停經後內分泌變化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彭怡惠/台北報導】天氣逐漸回暖,轉眼間又來到適合露營的季節,除了帳篷露營外,近年興起的露營車住宿也成為熱門選擇,各地旅遊業紛紛打造超豪華設備露營車,對於露營新手來說也十分友善,一起來看看網友們推薦哪些露營車住宿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8)日表示,為持續推動「新台灣模式」,達到「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的目標,指揮中心持續針對確診者進行「重症清零,輕症有效控管」之策略,並訂定「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因應無法掌握何時可能大規模爆發的疫情。 確診居家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罕見疾病,是人類在生命遺傳裡必須面臨的隨機風險。目前台灣認定的罕見疾病為235種,然而在數十年前,診斷罕病可謂崎嶇顛頗,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早年一位患者要獲得確切診斷,常常要5至30年不等,甚至有可能會發生「誤診」,對於身罹重病的患者來說,生命極其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