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熟男崇尚「與B肝和平共處」沒追蹤 肝癌三期上身爆瘦10公斤

▲(圖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平時規律運動,台中一名50歲熟男,自覺體態及體能維持得相當不錯,雖然罹患B肝卻沒有定期追蹤,直到去年接受例行性健檢,這才發現已經是肝癌第三期,一開始接受放療和標靶藥物治療成功控制病情,卻因惡病體質毫無緣由爆瘦10公斤,經中醫和復健治療3個月,精神及肌力狀態變佳,抗癌更有信心。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男子因崇尚自然,雖然自知罹患B肝,卻認為與之和平共處即可,加上平時並無任何不適症狀,沒有定期追蹤,不料,健檢時發現已是肝癌第三期。

男子一開始透過門脈栓塞、放射線治療和標靶治療之後,肝癌幸運獲得控制,但卻突然爆瘦10公斤,醫師確診為惡病體質所致。

陳政國說,惡病體質是造成癌症病患死亡的原因之一,會出現體重嚴重減輕、肌肉無力、疲倦等現象,容易被誤以為是營養不良,但其實是代謝異常,男子最後透過中西醫合併治療,搭配復健運動,3個月後順利改善睡眠、精神和恢復肌肉量,體重也持續回穩。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書毅指出,癌症病人常因惡病體質或治療等因素併發「癌因性疲憊症」或「肌力流失」,研究發現,癌症病人不可多做運動已是過時的概念,各大醫學會都建議癌症病人應培養運動的習慣,不但可以增強體力,生活品質也能大為提升。

一般建議,每周可進行2到3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飛輪等,運動至些微出汗或講話費力程度,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同時配合每周2次、每次2回合的手腳中等強度肌力訓練,約連續執行12到15次會感到痠痛或無力的程度。

吳書毅說,若能漸進式緩慢增加運動強度,2到3個月後體力與肌力即可逐漸恢復。另外提醒,有些肝癌患者可能伴隨胃食道靜脈曲張,故應盡量避免容易增加腹內壓的運動,建議與醫師討論適合個人化的運動菜單。

醫師提醒,B型肝炎患者在進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過程中,往往沒有症狀,務必每6個月定期回診接受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4歲童成台灣最小病例!一家3口媽媽發燒 父子無症狀住同一間負壓病房

學生巧製「阿中部長」翻糖蛋糕 陳時中尬笑:吃自己頭有點怪怪的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隔離期滿前夕,磐石艦又爆4人檢驗陽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表示,目前掌握這4人在4月18日召回之前,曾與同住家人及朋友接觸,人數10人,目前並無人出現症狀,儘管接觸者也過了隔離追蹤期,但還是會進行採檢以確保沒有疏漏。 中...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確診個案最新來到437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病例,案437為30多歲女性,1月30日至美國就學,4月9日入境時無症狀,之後因同班機旅客確診(案383)改列居家隔離對象,期間雖...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醫院管制變嚴、加上民眾怕上醫院增加感染風險,國內有醫院的氣喘門診就觀察到警訊,不但氣喘就醫人次下降了近2成,讓醫師更緊張的是,拿慢性處方箋的人次也下降了近1成,偏偏這群人是最不該中斷用藥的中重度氣喘病患,提醒民眾千萬勿擅自停...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海軍敦睦艦隊隔離期滿兩樣情,康定艦與岳飛艦上的官兵今(4)日早上已順利解除隔離,由專車接送各自返家,再行自主管理7天,但磐石艦官兵昨晚驚爆又驗出4人陽性確診,全體必須再次採驗。國內醫師則據此判斷,直言磐石艦上傳染恐有如「接力賽」一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