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熟男崇尚「與B肝和平共處」沒追蹤 肝癌三期上身爆瘦10公斤

▲(圖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平時規律運動,台中一名50歲熟男,自覺體態及體能維持得相當不錯,雖然罹患B肝卻沒有定期追蹤,直到去年接受例行性健檢,這才發現已經是肝癌第三期,一開始接受放療和標靶藥物治療成功控制病情,卻因惡病體質毫無緣由爆瘦10公斤,經中醫和復健治療3個月,精神及肌力狀態變佳,抗癌更有信心。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男子因崇尚自然,雖然自知罹患B肝,卻認為與之和平共處即可,加上平時並無任何不適症狀,沒有定期追蹤,不料,健檢時發現已是肝癌第三期。

男子一開始透過門脈栓塞、放射線治療和標靶治療之後,肝癌幸運獲得控制,但卻突然爆瘦10公斤,醫師確診為惡病體質所致。

陳政國說,惡病體質是造成癌症病患死亡的原因之一,會出現體重嚴重減輕、肌肉無力、疲倦等現象,容易被誤以為是營養不良,但其實是代謝異常,男子最後透過中西醫合併治療,搭配復健運動,3個月後順利改善睡眠、精神和恢復肌肉量,體重也持續回穩。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書毅指出,癌症病人常因惡病體質或治療等因素併發「癌因性疲憊症」或「肌力流失」,研究發現,癌症病人不可多做運動已是過時的概念,各大醫學會都建議癌症病人應培養運動的習慣,不但可以增強體力,生活品質也能大為提升。

一般建議,每周可進行2到3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飛輪等,運動至些微出汗或講話費力程度,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同時配合每周2次、每次2回合的手腳中等強度肌力訓練,約連續執行12到15次會感到痠痛或無力的程度。

吳書毅說,若能漸進式緩慢增加運動強度,2到3個月後體力與肌力即可逐漸恢復。另外提醒,有些肝癌患者可能伴隨胃食道靜脈曲張,故應盡量避免容易增加腹內壓的運動,建議與醫師討論適合個人化的運動菜單。

醫師提醒,B型肝炎患者在進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過程中,往往沒有症狀,務必每6個月定期回診接受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4歲童成台灣最小病例!一家3口媽媽發燒 父子無症狀住同一間負壓病房

學生巧製「阿中部長」翻糖蛋糕 陳時中尬笑:吃自己頭有點怪怪的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深蹲」是近幾年來非常火紅的健身動作,因為它的好處非常多 : 燃燒脂肪、可同時訓練到全身肌肉及平衡力、增加雙腿的靈活度、預防膝蓋傷害(只要姿勢正確)…等。然而,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如果沒有掌握下列基本概念,恐怕會有受傷之慮。 請務必先熱身 尤其是平日長時間久坐使得髖關節...

閱讀詳情 »

你知道哪一杯手搖飲是熱量之王嗎?答案是「相思逗珍奶」,喝了1杯700C.C,熱量高達700大卡,等於1個便當。董氏基金會公布最新手搖杯熱量與標示調查,發現手搖杯「糖量標示」與實際狀況差很多,含糖量驚人,1杯就超過每天糖份攝取量上限。 國民健康署《國民飲食指標手冊》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

閱讀詳情 »

▲手搖杯標示仍叫消費者霧煞煞,不知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糖和熱量。(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手搖杯下肚一時爽快,健康後患卻可能無窮。董氏基金會今(3)日公布針對大台北地區22個常見連鎖手搖杯品牌的調查結果發現,不少業者標示不包含配料,讓消費者霧煞煞,不知...

閱讀詳情 »

▲國際麻疹疫情持續,疫苗接種才是王道。(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暑期不少家庭都愛安排出國親子遊,但台北市衛生局今(3)日提醒,今年度設籍台北市即將入國小一年級的新生當中,仍有接近5000名幼童尚未完成第2劑MMR疫苗接種,在目前國際間麻疹疫情大爆發之下,少挨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