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熟男工程師的成功減重日記

熟男工程師的成功減重日記

對某些肥胖者來說,減重或許是可有可無的事情,現在過的很好、沒必要減肥、減肥太辛苦等等,往往是他們的心聲。台北一位年屆40歲的熟男工程師陳先生,過往也是這些拒絕減重者的一員,年輕體重曾經只有58公斤的他,因工作與年紀關係體重直飆超過100公斤,但即使如此他也未曾感受到減重的急迫性,直到某一天自己感覺像到鬼門關走了一遭!

 

熟男工程師的成功減重日記

 

一個颱風天的夜晚,家中停電,電梯自然也無法使用,外出採買回來的陳先生只能走著樓梯上樓,只是爬了五樓便氣喘吁吁,絲毫不覺得自己體力變差的他,認為才5層樓怎麼可能會累,咬著牙爬到了10樓家中後,整個已經快喘不過氣來,雙腿無力、雙耳耳鳴,一度以為自己就要這樣離開了,旁邊的太太看到都嚇了一跳,怎麼會臉色慘白毫無血色,至此陳先生終於發現到自己該減重了。

 

減重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卻很困難,市面上常見的減重方式,陳先生一個沒落下的都嘗試過, 舉凡像是中藥、針灸、埋線、精力湯、防彈咖啡、生酮飲食等,甚至連基因分析都嘗試過,但效果都是一時,不僅難以長時間堅持執行下去,而且一旦停止執行體重便會快速回彈。而在這樣不斷反覆的嘗試下,體脂率逐漸升高,減重也變得一次比一次困難。

 

一直在旁看著陳先生減重的陳太太(嘔爸變歐爸健身團團長洪凌婉教練),心中焦急之外也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自己苦心研究減重與飲食、運動的關係,甚至為此去考取運動教練的資格。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終於找出了正確且適合陳先生的減重方法,完全顛覆了以往認為減重需要「少吃多動」的觀念。

 

在少吃的狀況下,陳先生常常會出現突然暴飲暴食、難以控制食欲的狀況,不僅堅持下去很難,更因為這樣而越減越胖,也越來越灰心。而其實所謂的少吃多動,並不是真的要很強力的克制飲食,因為想減重不是成為聖人,基本的口慾仍然需要被滿足。

 

洪凌婉教練帶給陳先生的正確觀念,便是該吃的時候還是要吃,少吃指的是控制一天的總熱量,而非讓自己不吃東西。透過正餐與代餐奶昔的搭配,陳先生不再需要刻意的控制飲食,身體代謝機能也隨著規律的飲食、作息而越來越正常,情緒也變的穩定,讓陳先生減重之路越來越有信心,當然也就越來越順利。

 

而說到多動,洪教練反而建議陳先生瘦下來之前先不要運動,運動反而對關節造成太大的負擔,容易受傷。聽從著太太的指示,陳先生僅僅是透過飲食的搭配,三個月便減了15公斤、體脂降了7%,效果非常的顯著。

 

如今的他早已經是標準體重的帥氣熟男,曾在鬼門關前走一遭的經驗,讓他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體重完美的減到了75公斤,體脂也降到了21%,有了身體健康才能更好的陪伴家人。洪教練說,因為愛讓我們一起為更好生活努力,看到家人更健康,所有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胖是累積出來的,減重也是。沒有人天生就是胖子,所以找對減重方法,持之以恆,每個人都可以有理想的體態。」 - 陳先生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嘔爸變歐爸健身團團長 洪凌婉教練

 

延伸閱讀:

【如何減少體脂肪】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4121

【睡眠與減重的關係】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4855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熟男工程師的成功減重日記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每年冬天是台灣柑橘的季節,《健康》雜誌專欄作家暨註冊營養師Cynthia Sass表示,柑橘除了富含維生素C,還提供了許多其他保護性營養素。這裡有吃柑橘的七大好處,包括橙皮的部分。 橘子富含水分 人體大約60-70%是由水製成的,且每個身體過程都需要水。19歲以上的女性...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小朋友的家長得多當心了!根據疾管署監測顯示,近期國內0至6歲幼兒急性腹瀉與類流感就診人次;由於國內目前已進入腸胃炎與類流感好發季節,疾管署提醒,民眾務必落實個人手部與呼吸道衛生,並留意自身及家中嬰幼兒健康情形,以降低風險。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10月18日至...

閱讀詳情 »

人體的肌肉,除了具有支撐身體的功能以外,也是人體最大的產熱、新陳代謝,以及內分泌器官。不僅如此,肌肉的衰老程度,也和身體的老化息息相關,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紀雅惠博士研究發現,肌肉功能的衰老程度,與壽命的長短,有明顯的關聯性。追求健康,現代人每天快走、慢跑、重訓、有氧,運動能消耗熱量,促進新陳代謝...

閱讀詳情 »

寶寶耳朵上的小洞是什麼? 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這是耳前瘻管,屬於耳朵構造異常的一種,但絕大多數不會影響正常聽力,即便長大後小洞也不會消失;若耳前瘻管出現分泌物時,只要擦拭乾淨即可,不可擠壓以免加重發炎症狀。  剛出生的寶寶,耳朵上居然出現了一個小洞,這是怎麼了?嚴重嗎?需要接受治療嗎?吳書毅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