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熟齡男不能說的「泌」密! 下水道不通恐釀洗腎危機

熟齡男不能說的「泌」密! 下水道不通恐釀洗腎危機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前陣子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許多民眾即使有病痛也強忍不願就醫,直至目前疫情趨緩,已出現好幾位重度攝護腺肥大症合併尿滯留的患者,因延誤就醫導致急性腎衰竭,緊急插尿管後才免於洗腎。


就有1名70歲男性,攝護腺腫大到正常大小的10倍大,長達2周無法順利解尿,在急診插尿管後引流約2,000cc的尿液後,超音波檢查發現雙腎皆有水腫現象,抽血檢驗出腎衰竭而緊急住院。後續施行第3代綠光雷射氣化切除術,術後經膀胱訓練後逐漸恢復解尿功能,腎臟功能也復原大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許富順指出,男性年過50後,攝護腺將逐漸肥大,除了造成排尿變慢、細小,或是無法解尿外,亦可能有刺激性症狀如急尿、頻尿或多次夜尿現象,造成生活不便。


一般民眾即使知道手術可以根治攝護腺肥大問題,可是又擔心手術併發症,躊躇不決而導致病情惡化。哪些警訊是患者必須要認真考慮動手術呢?許富順分析如下:


1.藥物治療後,尿流量細小且排尿困難並未改善。
2.尿急一來就忍不住,常常滲尿漏尿。
3.重度攝護腺肥大者,同時有糖尿病、心臟病或腎功能不佳等慢性病。


許富順表示,如果用藥未改善,或發生尿急滲尿者,表示攝護腺肥大程度已嚴重擠壓到膀胱,導致壓力增加,日久將會發生膀胱纖維化,即使後來接受手術治療,膀胱的退化也無法復原。此外,本身有慢性疾病者,隨著年紀增加,手術風險也會提高,因此要以「超前部署」的概念,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手術時機。


傳統電刀刮除術或雙極電刀刮除術有術中出血的風險,術後併發症較多,有些患者可能發生尿失禁或陽萎。雷射汽化術主要的優點是術中出血量極少、安全性高,體力損失較輕微,術後尿管留置時間短,恢復也較快。許醫師解釋,目前有多種醫用雷射可進行治療,其中以第3代綠光雷射能量高,汽化效率快,大幅縮短手術時間,適合高風險者;亦可進行組織切除,再交由病理診斷。


許富順強調,50歲以上的男性最好每年定期檢查攝護腺,如有肥大發生,應積極配合醫師進行治療,平日維持作息正常、不菸不酒、可多攝取含鋅食物,能避免攝護腺肥大提早發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國內肺炎疫情雖已趨緩 防疫人員對登革熱仍不敢大意
▸指揮中心邀江宏傑代言防疫新生活 配戴口罩不可鬆懈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漏尿有苦難言 婦科醫師教妳擺脫「溼」控人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近10年間流行病學發現,自從未額外加碘的岩鹽、玫瑰鹽等鹽類開始在台灣鹽巴市場流行,大受民眾歡迎,導致缺碘性甲狀腺低下甲狀腺腫的肥胖人數增加,最近這類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的門診量就增加近兩成,尤其45歲以下出現甲狀腺低下情形者,多半是因為「鹽吃太好」所致。萬芳醫院中西整合減重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很多人會有手麻麻的症狀,甚至會有手無力的現象;就有一名六十歲婦人,已手麻二星期,她還以為要中風了,趕緊去看醫生,結果被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原來她是因為經營早餐店,工作太辛苦所導致。這名婦人雙手力氣正常,除了小指,其他四指都有麻木的感覺,但是只有手腕以下會麻,手腕彎曲或用力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胰臟和脾臟互相緊臨,而且胰臟尾和脾臟血管還連在一起,在做胰臟尾腫瘤切除手術時,往往會連脾臟也一併切掉;不過,目前則是可透過腹腔鏡手術,只切除胰臟,讓脾臟得以保留。根據成大醫院統計,胰臟尾腫瘤小於5公分以下,做腹腔鏡切除時,脾臟保留率可達百分之百。成大醫院一般外科趙盈瑞醫師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年假期間出遊人潮眾多,大大小小的意外傷害隨之增加,年後皮膚科求診潮也開始顯現。皮膚科醫師提醒,肌膚傷口越早治療,留疤機會越小,通常肌膚傷口結痂脫落後3-6個月是肌痕形成的時機,若要有效減緩肌痕發生,應把握這段關鍵黃金時期做好保養,保養時程三、五個月至一、兩年不等,通常3年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