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熱可可還是熱巧克力? 你真的知道你喝的是什麼嗎?

熱可可還是熱巧克力? 你真的知道你喝的是什麼嗎?

文:Chad|圖:Chad

 

巧克力是大家最愛的甜點之一,不管是塊狀的、液體的,還是蛋糕或是麵包、吐司,這風靡全世界的神奇作物早就被人類開發出各式各樣的形式來享受。

其中液體的形式是最古老的食用方式,是將可可豆加水與其他辛香料一起搭配飲用,具有提神的功效,而後由西班牙人引入歐洲,並將可可豆磨粉與糖水混合,從此開啟了可可的盛世,成為全球最愛的飲品。

 

不為人知的過程

不管是可可還是巧克力,都是源自一種叫做可可(Cacao)的熱帶樹木所產的種子製成

這種樹木的果實形如表面凹凸不平的橄欖球,內有許多種籽,就是我們所稱的可可豆

而這些可可豆在經過多道發酵、乾燥、烘焙等步驟後釋放出當中的成分

進一步純化、分離、混合其他物質之後便是我們常見的巧克力、可可等產品

 

多種營養與功效

這種神奇的豆子除了可以提神,還有許多黃酮類化合物、可可鹼、不飽和脂肪酸等

具有抗氧化、降血壓、抗抑鬱、補充血清素使得心情開朗的功效

在享受特別的風味之餘還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但是別高興得太早!

 

相關的研究除了提出巧克力與可可的好處,同時也提到大多數的相關商品並沒有明顯的功效

原因便是這些產品大多為了口味添加過多糖分,或是只使用了僅有高度脂肪熱量與味道的可可脂部分(如白巧克力

反而失去了最主要的營養成分和特殊植物鹼功效

所以並不是吃了牛奶巧克力或是一般的相關甜點、飲料就能得到這些好處

反而攝取了過多糖分造成肥胖與其他慢性疾病!

 

你所不知道的恐怖事實

事實上,可可是十分昂貴的作物,被稱為是黑金作物

除了栽培地點受限制、栽種管理不易等,加工製造的過程亦是十分重要且複雜

這些原料也被許多歐美大廠商所掌控,造成真材實料的可可價格居高不下

因此,在化學工程十分發達的今日,早就出現其他替代方式

那就是代可可脂!

 

代可可脂是利用其他植物油(如棕櫚油)透過氫化製成

將原本的化學結構以工程的方式改變成類似可可脂的結構

進而模仿可可脂所特有的風味和狀態

不過人力還是無法取代大自然,儘管能模仿相似的風味

當中的結構還是存在差異,不管是熔點還是真實的味道仍無法達到相同

甚至存在許多人體無法代謝消化的反式脂肪,這也是為什麼市售的便宜巧克力吃起來總是如此無味的原因

但是因為其價格優勢,仍廣泛的存在於各式巧克力相關產品當中,像是巧克力醬、巧克力甜點等等

一種比較簡易的判別方式便是熔點,真的巧克力熔點接近人類體溫(約為 35 度左右)

若是使用代可可脂或是當中摻有,則熔點會升高,即使在口中也不易融化

另外則可以從價格略知一二,太便宜的巧克力就不用太高估他的原料品質和益處了

 

熱巧克力和熱可可是一樣的嗎?

自己買來泡的可可粉即沖飲料和速食店或是咖啡廳所賣的熱巧克力,味道怎麼差這麼多?

沒錯,其實熱可可和熱巧克力是不太一樣的東西

這就要從原料說起,可可豆磨製之後從中可分離出可可粉和可可脂等成分

可可脂就是可可豆當中的脂肪,是巧克力之所以能有入口即化口感的來由

而可可粉當中藏有許多可可的特殊營養成分,但卻少了可可脂的熱量

所謂的白巧克力便是以可可脂製成,可可脂也是代可可脂所模仿的對象

市面上的熱可可其實就是純可可粉或是加入少量的可可脂所製成的飲料

而熱巧克力就是以較多的可可脂與可可粉一起混合而成的飲品,在歐洲其實是將巧克力塊融化後製成

 

但是你知道嗎?台灣速食店的熱巧克力(不是熱可可喔)其實是以巧克力醬加熱水攪拌混合而成

簡單來說,其實你喝的是熱巧克力醬,而這些巧克力醬的原料與品質是不是代可可脂就不得而知了…

也許下次在點飲料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到底喝的是熱可可還是熱巧克力

當中的熱量可是不一樣的喔!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iHealth 愛健康》官方網站;《iHealth 愛健康》官方粉絲團】

相關推薦

▲(照/翻攝自衛福部)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補償開始申請了!衛福部今(23)日正式發布防疫補償申辦網址、申請書表格式、應備文件及受理窗口,並自即日起開放受隔離或檢疫者的防疫補償申請,民眾可採線上、郵寄或臨櫃等方式,向受隔離或檢疫結束時之所在地直轄市、縣市政府申請,今早7點一上線就已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網路流傳生酮飲食非常適合哺乳期媽媽,可以幫助媽媽回復到懷孕前的身材,但這卻有健康隱憂!營養師表示,生酮飲食限制攝取碳水化合物,因此幾乎不能吃任何全穀類與水果,會喪失許多營養素來源。  限制攝取碳水化合物 母體易營養不良生酮飲食是近年來流行的瘦身方法,是一種嚴...

閱讀詳情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若未及時治療,將可能造成關節嚴重受損,甚至引起全身性併發症,著實不容輕忽!雙和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任張又升醫師表示,臨床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主要是參考2010年的分類標準,若4項總分達6分或以上者即達類風濕性關節炎標準,若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將可望能延緩疾病惡化...

閱讀詳情 »

▲(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生薑燃燒脂肪?吃出易瘦體質?台北市衛生局今(23)日公布108年處分食品違規廣告結果,就以宣稱減肥瘦身類占第1位,其中罰鍰累計最多者「HappyEat生薑酵母胜肽膠囊」,累計罰鍰20萬元;其次為「威瑪舒培高纖青汁天天順暢組」及「伊森生醫名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