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熱壞了! 7月頭一天全台熱傷害送醫已22人次

▲高溫持續,7月頭一天熱傷害送醫就有22人次。(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溫熱壞人!衛生福利部今(2)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7月開頭第一天全台就已經有22人次因熱傷害送醫,由於氣象局警告未來一周仍然高溫,國健署特別提醒,想要預防熱傷害上身,得隨時隨地做好「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三要訣。

今年夏天高溫趨勢明顯,衛福部統計全台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等熱傷害就醫資料就發現,今年6月一整個月下來共有452人次,足足比去年6月的392人次增加了約15%。

烈日當頭,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科長曾伯昌強調,尤其是從事營建業、漁業、農業、運動員等戶外工作者,因為工作屬性需經常曝曬於豔陽之下,一定要適時作好防護措施,避免大量流汗造成脫水。

國健署也提醒民眾要牢記疑似出現熱傷害的身體徵兆,包括: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這時務必要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國健署要求公司行號也須依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建議,視天候狀況採取熱危害預防措施如下:

一、降低作業場所溫度及提供陰涼休息場所,避免勞工體溫持續上升。
二、提供適當飲料,以10到15℃飲用水為佳,或提供運動飲料及添加少許食鹽之冷開水。
三、調整作息時間,避免於中午時段從事重體力之作業。
四、實施健康管理,如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疾病、消化性潰瘍、內分泌失調、無汗症及腎疾病等之勞工,應參照醫師之建議,避免其從事高溫作業,同時於上工前及作業中,隨時留意勞工健康狀況,採取必要因應措施。
五、實施熱疾病預防教育宣導,強化勞工自我保護之知能。
六、建立緊急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有牙周病,該怎麼刷牙、潔牙甚至挑選漱口水才正確?你確定你真的知道嗎?當代牙醫診所院長葉立維觀察,日常「牙齒保健」和「牙齒保養」問題,是門診很多牙周病患者的共同疑問。事實上,日常生活中如果有正確的刷牙、潔牙,就可以幫助一般人預防牙周病上身。但可惜的是,國內牙科門診經驗...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今(12)日下午公布正式取得德國BioNTech SE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有條件授權的授權書,於授權書有效期間內可與台灣主管機關協商完成最多3千萬劑的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指揮中心事前知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未停,台灣東洋今(12)日臨時召開記者會,台灣東洋董事長林全宣布取德國新冠疫苗的台灣代理授權,最多將可取得3000萬劑新冠疫苗,明年第一季可到貨1000萬劑,可供500萬人施打,後續將與台灣主管機關協商,同時對外說明BNT疫苗研製進展及冷鏈、倉儲等因...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失智照護在亞洲表現不俗!根據最新公布的一份《2020年失智症創新準備指數:全球30個城市》調查評比顯示,台北市名列亞洲第3名、全球的第15名,在評比各面向中,台北市以策略及承諾面向為最優,因為具備有失智症行動計畫、失智症網絡小組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