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燒燙傷後的疤痕處置|全民愛健康 燒傷篇8&9

燒燙傷後的疤痕處置|全民愛健康 燒傷篇8 9

燒傷發生後,難免會留下疤痕,尤其是二度以上燒傷,因傷及皮膚真皮層,不僅需要尋求醫療協助,術後傷口照料也不可馬虎,才能加速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燒燙傷後的疤痕處置|全民愛健康 燒傷篇8 9

 

燒傷後除疤是一條漫長的過程,若能從傷口形成初期,把握傷後6個月的黃金恢復期,積極配合醫師或復健師指示,運用不同方式處理傷口或進行復健,不僅能降低疤痕出現的機會,也可讓受傷的肢體功能逐漸恢復。

 

1. 美白淡化色素藥膏

皮膚受傷發炎後會出現泛紅反應,表皮看起來紅紅的,有些則會出現黑色素沉澱。針對黑色素沈澱的皮膚問題,可使用美白淡化色素藥膏來加以改善。

 

2. 物理性加壓

身體受傷後,組織會增生形成肥厚性疤痕,當燒燙傷傷及皮下組織層時,傷口處還可能會產生蟹足腫。皮膚若出現範圍小的凸出傷口,可使用局部物理性加壓的方式來改善,例如運用矽膠片、矽膠帶、矽膠軟膏等來加壓、軟化疤痕。物理性加壓一般而言至少需持續6個月以上,才能看到較顯著的效果。

 

3. 穿戴彈性衣或壓力衣

當燒傷面積較大時,則必須穿戴彈性衣或壓力衣。可視受傷部位選擇合適的形式,如局部袖套、全身型塑身衣、頭套或手套等。

 

燒燙傷後的疤痕處置|全民愛健康 燒傷篇8 9

 

4. 雷射除疤

雷射可以幫助局部皮膚重建,淡化疤痕,如「CO2與飛梭雷射」,可改善關節處皮膚的攣縮與變形,改善關節的活動度,協助復健;二度燒傷疤痕則可運用「飛梭雷射」,用以平復疤痕或抑制疤痕增生。若有暫時性皮膚泛紅情況的血管擴張問題,或肥厚疤痕的血管性質較多時,則可使用「染料雷射」來淡化疤痕。

 

5. 脂肪、玻尿酸填充物

深二度燒傷以上的皮膚傷害,即使傷口癒合也可能會產生凹陷性的永久性疤痕。此類疤痕可運用脂肪填充物、玻尿酸等方式,來撫平皮膚凹陷處。

 

6 修疤手術

一般而言,受傷後6個月若物理性加壓的成效不彰,則可考慮以手術方式去除疤痕。然而,若受傷部位在關節活動處,且會影響患者正常的身體功能時,則可考慮提前進行疤痕重整、皮瓣或植皮手術等治療。

 

然而,疤痕的處理應以改善為原則,由於每個人的傷況與體質不同,即使以相同的方式處理疤痕,皮膚恢復的情狀也會因人而異。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彭賢禮皮膚科診所 彭賢禮院長

 

延伸閱讀

【燒傷傷口保養與急救步驟】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63

【如何區分燒傷嚴重度?】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65

【燒傷病患分期與傷口清潔】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71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燒燙傷後的疤痕處置|全民愛健康 燒傷篇8 9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為20多歲印尼籍女性(案604),今年11月1日來臺工作。羅一鈞表示,案604無症狀,11月1日入境後前往集中檢疫所檢疫,11月14日進行檢疫期滿前採檢,因檢出陽性於今日確診。由於個案...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又見移工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為一名20多歲印尼籍女性(案604),11月1日來台工作,迄今無症狀,是在進行檢疫期滿前採檢才被檢出確診。而上周國內境外移入單周就累計有27例,是繼4月曾出現單周25例以來的新高。...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因應國際第二波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周三將正式公布「秋冬專案」,針對邊境、社區、檢驗三大方向再度加強嚴管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6)日進一步透露,其中民眾最關心的八大類場所全面強制戴口罩,相關罰則為3千元到1萬5千元,但會有勸導的過程...

閱讀詳情 »

文/西田亙《不想得糖尿病就好好刷牙》(方舟文化出版) 孕婦因牙齦炎失去腹中胎兒 定期去牙科診所護理口腔可預防多種疾病,其中除了可怕的「地震後肺炎」,我希望大家也認識這種「口腔子宮感染症」。這也是我創造的新名詞,顧名思義就是細菌會從口腔侵襲子宮,導致早產或胎死腹中。二○一○年婦產科的英文學會誌曾發表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