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牙痛、牙鬆動「病」的恐不只是牙齒! 牙周病還是這些慢性疾病幫凶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牙齒的狀態,反映的可是全身的健康!一名50歲的男性公司主管,長期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牙周長期不適,卻選擇隱忍,直到牙痛不已,牙齒都搖動了才求診,原本以為只要植牙就可以了事,沒想到除了被確診為重度牙周病,抽血檢查更驚覺罹患了糖尿病。

牙周病不是小事,開業牙醫師賴柏超表示,過往經驗,來求診的民眾只要被確診牙周病,持續追蹤另一半或其他家人也必然有牙周疾病的問題,牙周病其實是多重慢性疾病的幫凶,不能掉以輕心。

牙周病並不僅僅是牙齒疾病,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口腔健康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相關,不但與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鬆、中風等慢性疾病,呈現高度關聯性,甚至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阿茲海默症,也都與牙周病脫離不了關係。

賴柏超說,國內衛福部2018年進行的大型口腔研究顯示,高達8成民眾都有牙周病,但近半數以上,不是毫無自覺,就是冷處理,任其惡化;但牙周與牙齒的關係,就像是建築地基與高樓大廈一樣,一旦牙周遭受細菌的破壞,牙齒也可能因牙周病細菌感染,無法承受因咀嚼產生的巨大咬合力而搖搖欲墜。

尤其,牙周病不容輕忽之處,在於牙周致病細菌,可以透過唾液再傳染給家人及伴侶;賴柏超警告,也就是一人得到牙周病,家中其他成員罹病機率也大幅增加。

賴柏超提醒,牙周病最常見的症狀不外乎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發現牙齦流血、食用酸甜冰冷食物時牙齒感到異常刺激、口臭,或吃東西時牙齒開始使不上力,急性發作期還可能出現牙齦紅腫化膿,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導致臉頰異常腫脹、發燒等症狀,因此,定期洗牙與檢查絕對不能少。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後遺症不只腰痠背痛 研究:平日久坐逾8小時憂鬱、焦慮飆高

超級細菌難再躲藏了 林口長庚開發「AI抓菌」準確性8成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最近網絡上興起了一股討論:原來刷牙前牙膏是不能沾水的!有人說自己的牙白刷了幾十年,你跟你的家人白刷了牙麼?從現在開始矯正這些錯誤吧! 為什麼刷牙前牙膏不能沾水?如果牙刷是濕的,擠上牙膏後,就容易起泡沫,嘴裡有了太多的泡沫,人就感到已經刷了很長時間的牙,認為可以結束了,而這時牙齒還未真...

閱讀詳情 »

寶寶們的健康幾乎是每個家長都萬分關註的事情,平時寶寶打個噴嚏或是便便顏色稍有變化,媽媽都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看看寶寶是不是生病了。事實上很多疾病都是有預兆的,哪怕是小小的指甲,都會是寶寶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下指甲的變化帶來的寶寶健康“預警”!【長倒刺:營養不均衡...

閱讀詳情 »

【寶特瓶重複用,當心癌症上身】【轉分享,給你好能量好運氣,讓更多人得到幫助】環保意識抬頭,有人買了寶特瓶飲料後,把空瓶子留下來當水壺,但醫生說,救了地球,可能賠上自己。專家研究,寶特瓶一旦碰上熱氣,大約只要40度,塑膠材質就會釋放致癌物─銻,重複使用瓶子,很容易把這種重金屬吃下肚,民眾可得當心。喝完...

閱讀詳情 »

200年來 醫界第一次發現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症是 8 種疾病 醫界過去對於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往往有許多類型上的區別,但根據最新的基因學研究,這些區別其實並不是一種疾病的不同面向,而根本都是不同的疾病,研究已經發現八種不同的疾病,研究者認為還會更多。 思覺失調症的病因與基因有關,但過往科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