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牙肉到處腫脹?牙齒鬆動? 擾人症狀背後恐是血糖失控

▲牙周病與糖尿病存有雙向關係。(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牙肉到處腫脹?牙齒鬆動吃東西怪怪的?如果你的牙齒也出現有類似的困擾,抽個血驗驗血糖比較保險,原來國內牙周病專科醫師門診觀察發現,不少有上述症狀來求診的病患,一問起來,不是糖尿病控制不當,就是渾然不覺自己已經有血糖問題,背後全因糖尿病與牙周病的關係密切。

根據統計,糖尿病除了會造成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等3大併發症之外,牙周病也已被列為另一大不能忽略的併發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顏瑞瑩表示,這是因為長期高血糖引起免疫體質改變,進而導致牙周病感受性增加及病情容易惡化,換句話說,糖尿病患者較容易發生牙周病,約為一般人的3倍,且病史越長牙周病也會越嚴重。

原來糖尿病患者因為膠原蛋白代謝異常,導致傷口容易惡化且復原能力降低,因此,一旦發生牙周病,病情也會進展快速,比一般人嚴重。醫師就提醒,糖尿病患者也應定期做牙科檢查,檢查有無牙周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顏瑞瑩指出,牙周病是因為細菌分泌毒素引起發炎反應而造成牙周組織破壞,所以說牙周病是一種感染、也是一種發炎反應,而長期高血糖引起免疫體質改變,使得糖尿病患者對感染的抵抗力下降,也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這些都與牙周病不謀而合。

顏瑞瑩說,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治療與一般患者相同,但還必須配合糖尿病的治療,雙管齊下,才能得到與一般患者相同的治療效果,而且對血糖控制也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翻攝sina   不同種族、人群的平均性生活頻率不同,在亞洲地區,男性實際性生活頻率為每週2次。但無需將別人的頻率當作自己的標準,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求調整出符合自己的頻率,這樣才能使性生活和諧美滿。 新婚期的男性通常會抱怨妻子有些性冷淡,而多數年輕的妻子則認為男性過於熱衷性生活;相反,...

閱讀詳情 »

翻拍微信下同 事件回放: 廣東江門的一名18歲女孩同吃兩種感冒藥後離奇死亡,據報導,女孩服用的羅紅黴素緩釋膠囊與複方甲氧那明膠囊會致人茶鹼中毒 。   提醒:   許多感冒藥、退燒藥和止痛藥中都有撲熱息痛(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如果同時使用兩種感冒藥,或同時吃退燒藥和止痛藥,造成...

閱讀詳情 »

文/林筱庭 偏鄉的社工們,急著四處找能夠「合格」使用的日照中心建物卻不可得,原因是法律規定申請設立長期照護機構,得有建築物使用執照,這在偏鄉是幾乎不可能。社工們只得眼睜睜看著鄉內老人,被「外送」到都市內的私人安養機構。 你期待的老後生活,是什麼模樣?在熟悉的社區裡,與相識數十年的鄰居老友彼此照料、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