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輸完血當心燒、癢、喘不良反應! 長期輸血還有變「鐵人」要命風險

▲血液病學會與台北榮總提醒民眾注意輸血後可能的不良反應。(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從手術急診到慢性疾病治療,不少人得靠「輸血」治療保命,但醫師提醒,不少人不知道輸血後可能出現搔癢皮疹、發燒、發冷、頭痛、心跳加速、呼吸不順暢等短期不良反應,甚至過敏休克;尤其,因為慢性病需長期輸血者,血液中的鐵還會隨著每次輸血逐漸沉積體內,面臨變「鐵人」危機,必須要排鐵。

70歲的王媽媽罹患骨隨分化不良性貧血,造血功能出了問題,必須持續輸血,某一次回診之後,才發現體內的鐵蛋白數值高達1800ng/ml,最高時甚至飆上2183ng/ml,足足是正常人250到300 ng/ml的7倍。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小兒部血液腫瘤科醫師盧孟佑表示,長期輸血下來,如果沒有將多餘的鐵排出體外,鐵質在體內累積過多,會造成心、肝、脾、內分泌系統等器官傷害,嚴重時更會引發心臟衰竭、肝硬化等併發症。

其他的鐵質沉積明顯症狀,還包括:心律不整、皮膚色素沉著、關節疼痛等;亦可能引起心肌症、糖尿病、皮膚沉著症、不孕症、關節病、骨質疏鬆等各種併發症,嚴重甚至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大幅增加感染及癌症發生率。

台北榮總輸血醫學科主任劉峻宇說,正常人的血清鐵蛋白濃度約為250到300 ng/ml,一旦超過300以上就算是過量,臨床上超過1000以上就需要治療,只要累積輸入超過20袋血時,就有很大風險出現鐵質沉積。

劉峻宇提醒長期定期接受輸血患者,應每3個月檢查血清鐵蛋白濃度,並及早與醫師討論排鐵治療的必要性,如此才能有效降低鐵質沉積所帶來的併發症風險,不讓輸血同時成為「救命」與「要命」的雙面刃。

盧孟佑也說,民眾應充分了解輸血後可能產生的短期、長期不良反應,短期不良反應包括:搔癢皮疹、發燒、發冷、頭痛、心跳加速、呼吸不順暢等,若輸血後24小時內出現上述相關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交由醫護人員進行處理,無須過度恐慌。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今(23)日也發表與台北榮總合作打造的新生代輸血超級英雄《易鐵俠》衛教影片,盼透過生動有趣的劇情來傳遞輸血安全的重要性。

照片來源: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竹一位14歲國中少女,過去一個多月來持續出現咳嗽、流鼻水和非常嚴重的皮膚搔癢,體重也一個月減輕3公斤,晚上睡覺常盜汗,本來以為只是過敏症狀罷了,直到發燒和咳嗽症狀加劇就醫,醫師詳細檢查發現竟是惡性淋巴癌的何杰金氏淋巴瘤第二期,胸部縱膈腔已...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鼻竇炎反覆發作好不了,竟是「愛美」惹的禍!一名28歲女子,左側鼻子出現鼻塞、嗅覺異常,還伴隨劇烈頭痛的症狀,就醫檢查後,確診罹患了單側鼻竇炎,鼻腔內積了很多膿性鼻涕,雖然手術順利清除發炎病灶,鼻腔不適與感冒症狀仍反覆發生,醫師最後才...

閱讀詳情 »

▲(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端午節不管吃的是南部粽、北部粽,熱量千萬要斤斤計較!營養師提醒,市售粽子多以糯米製成,且使用高油脂五花肉食材,不僅纖維質含量少,熱量更高達500到600卡,以體重50公斤者為例,一顆粽子下肚需要健走2小時(約30圈400公尺操場)才能消...

閱讀詳情 »

抗生素是臨床上很常見的用藥之一,尤其用以對抗細菌感染,遵照醫囑正確使用便能藥到病除。然而,若是濫用抗生素、任意停藥等錯誤用藥行為不但可能會延誤治療、使病症惡化,甚至會造成細菌出現抗藥性,恐嚴重影響日後疾病治療的困難度。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提醒,正確使用抗生素是維護個人用藥安全的關鍵步驟,也呼籲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