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牙齒亂等長大再矯正? 醫師籲:『有幾種情況,矯正不能等!』

牙齒亂等長大再矯正? 醫師籲:『有幾種情況,矯正不能等!』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孩童的成長過程不可逆,無法校正回歸。許多事別等到情勢發生後才開始重視,有些時候超前部屬,才能避免花更多的時間及精力來挽救。當面對到兒童牙齒是否需要矯正時,專家提醒,除把握黃金矯正期,若遇到特殊狀況,最好是愈早介入愈好,尤其是在發育成長期的兒童及青少年。

孩童牙齒矯正 適時觀察、提早干預

擅長兒童矯正醫學的黃汝萍牙醫師表示,許多家長認為等孩童生長發育穩定後再進行牙齒矯正也不晚,確實!但這往往可能會參雜較多的複雜因子,影響後續矯正的難易度、攏長的時間及不必要花費。因此,若在孩童發展過程中,能適時觀察及提早干預,不僅可幫助改善兒童骨骼發育、建構健康環境,也可避免長大後如需矯正,所面臨到高難度開刀或是延長矯正時間。黃汝萍牙醫師指出,除把握孩童黃金矯正期,當孩童牙齒遇到幾類特殊狀況時,更需掌握最佳時機提前介入治療。   牙齒亂等長大再矯正? 醫師籲:『有幾種情況,矯正不能等!』

例如孩童是否有明顯暴牙、戽斗、咬合等顎骨的明顯異常外,更多的是(如圖)牙齒擁擠、深咬、錯咬、開咬;當孩童遇上門牙內傾反咬時,尤其需要特別注意,別認為牙齒會靠發育自動校正回歸,因為當牙齒長期內傾反咬下的結果,不僅會增加牙齒磨損、齒質受損變薄,還可能造成咬牙異常搖晃、牙肉萎縮..等傷害。甚至當牙齒長期處於錯咬狀態時,也極可能影響上下顎骨生長,導致上顎骨發育受限,下巴歪斜,顳顎關節生長限制等。

第二情況即是恆牙異位生長,不論是阻生牙、多生牙或是先天性缺牙,也需要特別重視,這是影響齒列整齊、美觀及口腔健康相當重要的關鍵,但此類狀況家長不一定能從肉眼上就直接看得出來,是需要藉由X光輔助,才能窺其生長狀態,因此建議讓孩子每半年定期檢查一次口腔健康。

注意孩童睡覺打鼾、不良口腔肌肉習慣

除了針對「牙齒」的狀態,黃汝萍牙醫師也提醒,家長還需多觀察孩童是否有睡覺打鼾、口呼吸或是不良的口腔習慣,像是吸吮手指、咬指甲..等,這類不良的口腔肌肉習慣及癖好,都是兒童牙齒矯正需提早介入的徵兆,若能提早介入,即有有機會透過自主訓練或配戴功能矯正器,在訓練及矯正肌肉的同時,有利於牙齒的搭配矯正。

矯正齒列 不只美觀,也影響全身生理

專業牙醫師提醒,矯正齒列已不再僅是美觀上的問題,而是連帶影響了全身生理及心理的健康,「早期矯正」也在現今受到高度重視。伴隨著醫學發展的進步,隱形矯正治療也推出兒童的專業矯正系統,讓孩童在牙齒矯正上能更直接、更有效率。重要的是,家長除了定時注意孩童的骨骼發展,尋求專業的牙醫師定期階段性看牙,仍是首要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長者也要做牙齒矯正? 牙醫師解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近來寒流報到,各地氣溜滑梯,吃一碗當歸鴨、十全藥燉排骨、麻油雞、薑母鴨及羊肉爐等藥膳料理,全身暖呼呼,這些都是補冬食材,透過中藥材的功效達到滋補、調整體質的目標。食藥署提醒民眾別忘了,中藥也是「藥」,會與西藥產生交互作用,可能會導致藥效過強或減弱,千萬別中西藥一同服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趁過年出國玩,若水土不服,吃壞肚子,可是大掃興!出國旅行最容易發生腹瀉,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腹瀉時要避免脫水,應適時補充水分,若腹瀉頻繁,似水或帶血,或者持續3天以上,應尋求醫療幫助。如果要避免腹瀉,不妨看看WHO旅行食安5招。旅行小心腹瀉 多是病原菌汙染根據美國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加入公司是為了好產品,會留下來是因為人。」吉立亞醫藥臺灣分公司連獲2019年國家新創獎與十大企業金炬獎,這間強調「多元共融」的藥廠,參與LGBT多元族群日,資助愛滋、C肝公衛計畫,吉立亞醫藥臺灣分公司總經理彭國書表示,應拋棄成見去理解、交流和聲援,尤其愛滋與C肝患者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十個媽媽 就有一個面臨育哺困擾每個媽媽都可以親自餵母乳嗎?根據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指出,平均100個母親,就有10個左右的媽媽因產後焦慮、先天乳腺發育不良或泌乳激素、賀爾蒙等等影響,導致無法順利哺乳,原本初為母親的喜悅,卻因為無法親自提供寶寶成長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