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路購物平台統計,2018年「牙齒美白貼片」銷售量大,平均1天上千盒。對此,開業牙醫師李偉文建議,購買牙齒美白貼片前,應先「停」下來思考,了解自己牙齒變色的原因和健康狀況,如果無法判別,可先到牙科診所找專業醫師「看」診,再決定是否能「貼」喔!
人類的牙齒原本是象牙色,因為牙齒是由琺瑯質、象牙質、牙髓及牙骨質所構成,最外層的琺瑯質呈透明白,致使大家看見的牙色都是象牙質的色澤。換句話說,象牙質顏色較深者,齒色自然比較偏黃;相反的,琺瑯質顏色不太透明的話,在反光情形下就會顯得牙齒比較白。
為什麼有些人的牙齒變得越來越黃,或變成灰黑色呢?李偉文說明,要視先天自然因素或後天人為因素而定。有人認為「年紀大牙齒就會變色」屬先天自然因素,年長者是因牙齒保護層─琺瑯質越來越薄,裡層的象牙質色變得更明顯,加上琺瑯質變脆弱、縫隙較多,牙齒相對容易染色、色素沉積較多。有些40歲以上的人,在尚未出生前,或幼時在牙齒發育期間,母親或自己服用四環素類抗生素,導致牙齒象牙質結構不良而變色。
李偉文強調,大多數人的牙齒變色是後天人為所造成,主要包含3大後天因素:(一)飲食因素:比如喝茶、喝咖啡、品紅酒、吃咖哩等含有天然色素的食物,都會讓牙齒染色,最好是喝完或吃完後立即漱口或刷牙,以免色素沉積較難清除。(二)不良習慣:有抽菸、嚼檳榔習慣者,牙齒容易變色,只要戒掉即可。(三)牙齒受傷或壞死:如果牙齒受過撞擊、蛀牙已久或抽過神經、牙齒已壞死也會變色。
美白牙齒的原理有2種,其一是物理性,採磨擦方式處理附著於牙齒表層的染色;另一是化學性,藉由過氧化氫,即俗稱的雙氧水(H2O2),或過氧化尿素處理沉積色素,但因雙氧水具有刺激性,如果有蛀牙或牙周病等問題,使用牙齒美白貼時容易造成不適;同時,也要避免碰觸到牙肉,否則長期使用恐傷害牙齦。
最後,食藥署提醒消費者在選購貼片時,可遵循3步驟:(一)先看牙醫,確認牙齒變色原因和齒齦的健康程度。(二)倘若牙齒有問題,應先將問題治癒。(三)選擇衛生福利部核可的牙齒美白貼,並請依照仿單所示使用。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
相關推薦
心房顫動篩檢找出潛在患者 及早治療預防中風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國內約有五十萬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其中心房顫動是老年族群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症狀,而多數的民眾對心房顫動的篩檢意識低,不了解該病可能帶來的嚴重問題。除了高齡族群外,兒童也會有心律不整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兒童心律不整為心搏過速,若是藥物無法控制或是狀況嚴重時,則需考慮進行心導...
閱讀詳情 »牙齒生病恐引發全身疾病 全民落實口腔健康4字訣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根據國外2021年一份調查,疫情期間各國因封城與戴口罩限令,導致民眾對口腔衛生重視程度大幅下降,大約兩成五的兒童沒有做到一天刷牙兩次。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 Oral Health Day)」,由知名無糖口香糖品牌打造的照護網,與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副...
閱讀詳情 »糖友合併嚴重牙周病 心腎死亡率比無嚴重牙周病多3倍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受疫情影響,近2年來,國人口罩不離身,有些人則是樂於戴口罩,因為可以減少口臭所帶來的人際困擾。最近調查發現,年輕族群每2人就有1人口腔異味,牙科醫師提醒,找出病因,並養成定期口腔檢查的習慣。 台灣青年世代口腔健康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在18至30歲年輕族群中,6成5在過去...
閱讀詳情 »衛福部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5張圖卡1次了解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健保部分負擔改革勢在必行,健保署規劃,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檢驗檢查均不再免費,超過1千多萬人受到影響。醫院協會代表3月初向衛福部長陳時中建議,慢箋部分負擔應有一致性,如果徵收,就各級醫院、診所全部都收,或是一律不收。今(16)日傍晚,衛福部正式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