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特管法擬增加細胞治療適應症範圍 腦麻患者可望受惠

特管法擬增加細胞治療適應症範圍 腦麻患者可望受惠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細胞治療特管辦法開放至今已逾2年,衛福部近期擬調整特管辦法方向,擴大適應症範圍,對此石崇良次長年前公開表示,擬有條件開放異體細胞,盼未來能運用在包含腦麻兒童的治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幼兒發生腦性麻痺機率約在千分之2至5,傳統治療著重於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行為能力;如今隨著再生醫學發展,國際間已有多項臨床結果證實,臍帶血移植對於治療腦麻兒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其中最知名研究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喬安‧庫茲伯博士(Dr. Joanne Kurtzberg)。庫茲伯博士自2005年開始進行臍帶血移植治療腦性麻痺,造福了上千名兒童,其最新臨床進展是利用手足臍帶血的異體移植治療腦性麻痺,期待為腦麻病童帶來全新治療機會。


幹細胞可望突破傳統治療框架 修補腦損傷 加快腦迴路形成


針對腦性麻痺與臍帶血治療,國內專長治療腦麻、自閉症等兒童發展異常的睿珂診所蘇聖傑院長解釋,人類不論思考、記憶、行動等,都是在不斷訓練下,讓腦細胞間形成無數連結迴路,才越來越熟練。但腦性麻痺的孩子由於腦細胞損傷死亡,修復能力仍不如人體快速發展需求,此時臍帶血就扮演著重要角色,豐富的幹細胞可加快正常腦細胞分化,頂替壞死腦細胞或加快迴路形成。


蘇聖傑補充,幹細胞移植是1種再生療法,有可能取代腦性麻痺患者大腦中受損和無功能的細胞,並為剩餘的神經元和少突膠質細胞提供支持。對於腦部麻痺患者而言,幹細胞能夠刺激正常腦細胞分化,修補腦部的缺損同時加快腦細胞間的迴路連結,讓學習力更好,接受復健與職能治療時,效果更明顯,行為能力越能趨近正常人。


特管法擬增加細胞治療適應症範圍 腦麻患者可望受惠

▲蘇聖傑醫師說,新生兒幹細胞珍貴就在於,人生只有1次儲存機會,錯失就不會再有。(圖/蘇聖傑醫師提供)


特管法修訂將增加適應症 腦麻兒童有機會重拾正常生活


對於特管辦法在年底將增加適應症與新增措施一事,蘇聖傑認為,這可能會是新契機,如果能讓更多腦性麻痺孩子接受幹細胞治療,孩子的生活行為有機會恢復的更好,越能夠自理生活並接觸社會,家庭與社會成本也會跟著降低。


王小弟是國內首例以臍帶血治療腦麻的個案。出生10個月即被診斷為重度腦性麻痺,連翻身都有困難。幸運的是出生當下有存臍帶血,在國內醫療團隊與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攜手合作下,王小弟於1歲4個月時接受自體臍帶血治療,3個月後肢體動作明顯進展,如今已進入國中的他,可以自行用餐、上學、閱讀、與人聊天。


蘇聖傑醫師說,新生兒幹細胞珍貴就在於,人生只有1次儲存機會,錯失就不會再有。新生兒幹細胞包含:造血幹細胞與間質幹細胞。造血幹細胞可以分化出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對於血癌患者之移植有非常好的幫助;間質幹細胞則有極強的修補能力,可促進細胞分化,修復受傷部位。還有臍帶血、臍帶、胎盤、羊膜等以往被視為醫療廢棄物,目前已證實是珍貴的醫療材料,生產時規劃存下,未來面對疾病或意外風險時就多1項保障,若意外罹患血癌或腦性麻痺等疾病,就能立即派上用場。


國內細胞儲存與應用專家--再生緣生物科技總經理謝宜玲表示,期望藉由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的發展,幫助人們獲得比較好的生活品質,讓許多難解的疾病,未來有機會獲得突破與再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面對寒流與變種病毒夾擊 超級抗氧化酵素SOD化解危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清明節將近,台北市衛生局抽驗清明應節祭祀食品35件,結果5件不符規定,包含2件米濕粿類食品分別檢出防腐劑去水醋酸及調味劑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2件豆干(絲)檢出殺菌劑過氧化氫殘留、1件花生粉檢出黃麴毒素超量。不符規定產品,屬北市業者均已依法處辦;來源屬外縣市者,已移請所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生殖醫學越來越進步,不孕症治療已不像以前那麼痛苦!目前已能經由「冷凍胚胎」成功懷孕,甚至不必再周而復始的忍受施打排卵針的恐懼;臨床上,就有一名36歲女子,一直無法自然懷孕,接受試管嬰兒技術雖順利懷孕,但卻發生流產,所幸有將胚胎冷凍,之後又以冷凍胚胎順利懷孕。有一位結婚六年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日本德國麻疹疫情相當嚴峻,累計通報病例要比去年同期高出22倍之多;疾管局特別呼籲國人注意,尤其是1歲以下嬰幼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的孕婦,應避免前往流行地區。疾管局指出,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從去年燒到現在,截至今年第10週,累計通報德國麻疹病例已達1656例,是去年同期的22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以往接受傳統「開心」手術死亡風險高的高齡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目前已有新的免開刀手術可取代。「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自2010年9月台大醫院第一位成功案例後,目前全台已有17位平均年齡82歲的成功案例,並於2012年底被衛生署納入常規手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