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狂嗑宵夜照樣瘦 可能與這基因有關

狂嗑宵夜照樣瘦 可能與這基因有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你吃下去的東西到底跑到哪裡去了? 」有些民眾不愛運動,又有吃消夜的習慣,但是依然保持著苗條的身材,除了飲食與生活習慣之外,窈窕關鍵可能就藏在基因的秘密之中。

DOK5基因變異者 BMI超標風險降四成

根據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和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共同推動的「國人主要死因別疾病之可預防因素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中,由中研院沈志陽教授所指導的子計畫三團隊,分析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中的統計資料,自1萬筆經抽血分析基因及填寫問卷回答生活習慣的民眾資料中,發現沒有控制體重且有吃消夜習慣的群體帶有DOK5基因位點變異者,可降低四成的高BMI風險。

沈志陽教授指出,經比對基因編碼資料庫後指出,DOK5基因位於20q13 染色體區域與胰島素信號的傳遞與免疫反應有關,DOK5基因變異者因胰島素的敏感度較低,減低細胞吸收血糖的能力,進而降低了不良的生活習慣中所造成的高BMI風險。然而天生未帶有變異的民眾也不必太過羨慕,進一步分析在DOK5基因未帶有變異位點者,也可以透過維持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減少每周使用外食和吃宵夜的頻率,仍可降低15%的高BMI風險。

養成運動習慣 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降低27%

根據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資料指出,每兩位台灣人,就有一位的BMI過重,而BMI過重的狀況卻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危險因子。從資料庫資料分析下,有持續運動習慣的民眾,可降低27% 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減少吃外食的情況,也可降低24% 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

由於現今社會工作型態的影響,民眾不易養成運動習慣,研究團隊建議可以透過場地限制小,可徒手進行的TABATA的間歇運動響成運動習慣。沈志陽教授說明,TABATA訓練是一種採高強度間歇訓練的方式,公式是「運動20秒,休息10秒,如此做8個循環,一共4分鐘」,結合有氧與肌力的全身運動,只需要在4分鐘內發揮全身最大力量,便能達到運動一小時的效果。以初階程度者為例,會以4個動作為主,包括支撐收腹跳、開合跳、合手觸膝、原地高抬腿跑步等,每個動作重複兩次,達至8個循環,持續進行二個月後,發現所有參與者BMI平均下降1.06%,因此鼓勵大家在沒有時間或場地的情況下,可透過簡單的方式,養成固定運動的好習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1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武漢肺炎全球延燒,台灣經歷搶口罩、酒精之亂,民眾都很焦慮。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呂淑貞25日呼籲,不可忽略心理健康是防疫的重要一環,強調全民要「超越創傷」、「翻轉烙印」並「展現韌性」。師大教授李思賢提醒,台灣民眾防疫行為良好,但根本的「多運動」、「多喝水」可再加強。安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白血病和淋巴瘤都屬於血液腫瘤,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白血病侵犯血液及骨髓,而淋巴瘤則傾向於侵犯淋巴結,引起肺部、肝臟等器官衰竭。儘管這兩種腫瘤有些相似處,但病因、症狀、治療方案和生存率,卻都不盡相同。除了可採用化療、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等方式之外,以造血幹細胞治療又有什麼差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發生COVID-19(武漢肺炎)規模性院內感染!今(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次發佈5名新增個案,當中4例與第34例患者曾在醫院接觸,目前同病房病患與工作人員全數採檢隔離,目前未發現其他發現感染者,但當指揮官陳時中解釋疫情時,不自覺脫口「林口」,目前無法確認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面對新冠肺炎升溫,防疫措施更不能鬆懈,但面對失智者因記憶力、理解力等認知障礙,導致常忘了防疫事項,甚至難以配合,恐成為防疫破口;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指出,失智者較不易了解防疫措施,也較難正確陳述身體狀況、旅遊史及接觸史,甚至配合居家隔離等防疫,也容易因失序行為與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