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現代人青春期延遲成長 25歲才成熟!

現代人青春期延遲成長 25歲才成熟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目前腦科學的研究跟心理學的發展,對“青春期”這個概念的定義,已經跟之前的印象完全不一樣了。傳統上都說12歲到18歲是青春期,但是依照醫學的發展觀點來看,已經往前提了兩年,從10歲開始;同時也往後延了7年,到25歲結束。由於營養的充分取得,以及過多環境荷爾蒙的影響,所以在10歲腦部下視丘(hypothalamus)開始釋放啟動腦下垂體和生殖腺的激素時,青春期就開始了,陸續出現第二性徵;青春期會被說到25歲才結束,是因為大腦的前額葉,歷經青春期的修修剪剪,直到25歲才算完成,少數人是在30歲後完成。這是我們討論青春期的親子關係的大前提,也是很多青春期問題出現的大背景。

青春期延長了 精神科醫師解析好壞

整體來說,現在的孩子受教育程度普遍都變高了,在校園裡面學習的年限變長。家裡面孩子又少,甚至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那父母親就會一直對於子比較過度保護。這種情況下,可能就導致廣義的青春期,會一直持續到孩子離開校園進入社會這個階段。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說實話其實現在是有爭論的。

澳洲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青少年健康中心主任索耶(Susan Sawyer)的研究發現,延遲青少年成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大部份人活在網路生活中,家庭以外的社交生活大量的下降,也是造成青少年普遍擁有「半依賴」現象。

先講正面的部分,人類的壽命有延長的趨勢,我們都會活得比以前長很久。如果要活的很久,那麼學習階段的延長有兩個好處:首先你累積的知識會增加,因為你都在學習嘛;其次因為學習是終生的,進入社會大學,也都應該要有更好的知識背景來去面對社會和職業的挑戰。所以我們在比較年輕、記憶力比較好、精力比較旺盛的時候來持續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它的效果也會比較好。

但是壞處也要談談: 英國肯特大學育兒社會學家馬瓦里舒(Jan Macvarish)博士認為把青少年延伸到25歲,可能會讓年輕人愈來愈幼稚,「社會應該給對青少年有期望,不應該讓他們幼兒化」。就是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養出很多宅男宅女、媽寶、公主病、王子病。其實這些問題就是太晚踏入社會,萬一再加上父母親的過度保護,反而會延遲孩子面對社會的能力,減弱他們對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或是面對挫折的忍受度,導致社會適應能力變差。西元2020年7月1名新加坡自小受寵溺的23歲媽寶兒,竟接二連三強暴19名女子,在遭逮被法官判處22年牢刑後,他的媽媽才從新聞上得知。令人不解的是,事後他的媽媽竟然還不相信並表示:「他是好孩子,不可能」。

社會大學增情商 成熟大人重要一課

社會大學是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大學來說的,一般大學是通過對書本上知識學習、考核,合格完成學業後獲得學歷,學習的是一些專業知識技能。社會大學是指人們在生活工作中獲得經驗來更好的適應社會,更好的生存。這些經驗無所不包,更為廣博。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大學增長的偏向智商,社會大學則增長的偏向情商。社會大學不再單純的學習課本知識,它更加全面;不論是社會活動還是自然科學本身都是有跡可循的,社會大學就鍛煉了你對遇到的問題和學到的知識如何合理運用的能力。人是不可能獨在社會之外、離群索居,所以社會大學也是我們每個人很重要的一課。

(文章授權提供/楊聰財醫師)

醫師簡介

楊聰財

精神科專科醫師,社會心理學專家,醫學博士,副教授


現代人青春期延遲成長 25歲才成熟

【延伸閱讀】

老年人骨鬆經不起跌倒 專家傳授保密防跌秘訣

生完小孩一咳就漏尿 私密處雷射改善 護墊從此掰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8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3)日牛津AZ疫苗到貨11.7萬劑,成為首批台灣新冠疫苗,今(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苗仍在封緘檢驗,何時能完成目前無法預估,未來將分發到全國約100間醫療院所,不會每個專責醫院都有。 莊人祥說明,封緘檢驗流程各國規定不太一樣,檢驗是最花時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彰化30歲林小姐被鄰居咬掉三分之一的左耳,被咬掉的耳朵不見了,畫面怵目驚心,到某醫院時醫師告訴她「就維持這樣了,不會怎麼樣。」她無法接受缺一大塊的耳朵,面容悲哀的轉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求助,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經過3個多月的重建,給她一個新耳。無法顯微手術再植 3次手術斷耳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學校課業壓力沉重,這從小學生書包重量就可能一窺究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復健科主治醫師徐瑋璟表示,不少孩童常將厚重的書包背在單邊肩膀,長期下來可能壓出「功能性脊椎側彎」問題。 就讀小學5年級的黃小妹妹近幾個月來飽受肩頸僵硬、腰痠背痛之苦,家長以為只是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肺腺癌多年為國人癌症的頭號殺手,其中小細胞癌型態約佔全部肺癌的10至15%,與吸菸密切相關,非小細胞癌型態則佔85至9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指出,其中又以肺腺癌最為常見,且臨床上,女性與非吸菸者比例較高,近十年來更出現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不得輕忽嚴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