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朵被人咬掉 整外醫師3次手術斷耳再造

耳朵被人咬掉 整外醫師3次手術斷耳再造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彰化30歲林小姐被鄰居咬掉三分之一的左耳,被咬掉的耳朵不見了,畫面怵目驚心,到某醫院時醫師告訴她「就維持這樣了,不會怎麼樣。」她無法接受缺一大塊的耳朵,面容悲哀的轉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求助,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經過3個多月的重建,給她一個新耳。

無法顯微手術再植 3次手術斷耳再造

呂明川表示,林小姐是4個多月前來診,缺了一大塊的耳廓經止血消毒後是沒什麼大礙,對生活也沒太大影響,但對外觀是一大打擊,一般人的心理可能難以接受,尤其是女生。林小姐對此也無法接受,也因為缺塊的耳朵已經不復得,無法進行顯微手術再植復原,只好進行斷耳再造。

呂明川說,重建需一小塊的耳軟骨及包覆的皮膚,於是他從患者右耳取下一小根軟骨,將軟骨接在左耳斷離處,再種植到頭皮,也就是說,將此耳朵埋入後方的頭皮,讓皮膚生長,包覆耳朵,經過1個月,再進行第2次的手術,以分離手術將新耳和頭皮分開。

呂明川指出,與頭皮分離的新耳,必須再進行第3次手術,以美化外形手術造出耳輪等形狀,儘量將左耳塑成和右耳對稱及一樣的外形,最困難的部分就在這裡。前後3個多月的3次手術之後,才完成重建,患者也才放下心中大石。

呂明川說,目前患者的新耳沒有影響到聽力,但知覺比較差,等差不多1年後,舊耳處的神經往新耳長過去後,知覺就會越來越好,其實,最大的傷害還是在心理層面,耳朵不見的這一段期間,心理上是很大的折騰。

林小姐休息4個月後回到職場,以工作及時間來撫平創傷。林小姐的媽媽說,女兒現在只要有人靠近身邊,就會感到恐懼不安,也害怕遇到傷害者,她還是很擔心女兒的心理狀況。

斷耳常致憂鬱 醫鼓勵求助醫療人士

呂明川強調,耳朵斷離的個案在臨床上不多,大部分來自意外,這類個案因外觀問題,患者常會有憂鬱傾向,不只是耳朵,只要是顏面損傷患者也多少會有這種情緒反應,呼籲民眾若有顏面受損問題,不管是為了外觀或是為了心理健康,最好在最短時間內尋求整形外科醫師的協助,在最短的時間內重建顏面,減少患者長時間面對顏面缺陷的壓力。

彰化醫院精神科主任梁孫源表示,類似林小姐的這種恐怖經驗,有些人會隨著時間淡忘,害怕的感覺會漸漸消失,但如果超過2個月還存在著恐懼或焦慮夾雜等強烈感受時,可能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最好是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

【延伸閱讀】

不抽菸也會得肺癌 低劑量電腦斷層揪早期肺癌最佳利器 醫籲定期檢查

戒指、鞋子穿戴不下? 小心肢端肥大症悄悄來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90歲的蔡奶奶因新冠肺炎疫情讓她幾乎不敢出門,因此變得懶洋洋的,什麼事都不想做,連簡單的家事都讓她覺得容易疲倦,爬樓梯更是累人。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師請她做長者衰弱量表篩檢,檢測結果顯示,蔡奶奶已屬衰弱前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長者宅在家且活動量驟減,小心衰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各國邊境持續因新冠肺炎管制,最近傳出美國與日本都有計畫入境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 II)會來台灣3天,必須全程配戴口罩,與我國官員會晤時也要保持社交距離,日本使團則是弔唁前總統李登輝,同樣全程戴口罩,但須當日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灣在新冠肺炎防疫繳出有目共睹的好成績,愛滋感染人數也連續第二年下降,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部分個案因滯留國外、隔離或醫院感染管控延誤領藥,透過友善醫療體系,加上各地民間團體的努力,已順利讓感染者持續接受治療。而全台接受治療的感染者,95%成功抑制病毒量,期待U=U的觀念普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人在香港新冠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掌握更多資訊,由發病日期研判,對台灣社區威脅不大,但不能排除在台灣感染,並且個案說詞反覆,匡列接觸者與追蹤足跡比較困難;另外,有關比利時工程師與日籍工程師2個案件,接觸者目前採檢,不論病毒與抗體都是陰性,但檢驗仍在持續中。 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