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生命無價!千萬別忘去定期口腔癌篩檢

生命無價!千萬別忘去定期口腔癌篩檢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3千國人死於口腔癌、8千多人診斷為口腔癌。預防口腔癌的發生,除避免接觸菸、檳榔及飲酒等危險因子外,根據研究顯示,有嚼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該習慣的28倍;若嚼檳榔又吸菸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提高為89倍;如嚼檳榔、吸菸、喝酒三種危險因子都具備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比一般完全沒有這些習慣的人高出了123倍,所以罹患口腔癌的患者大多數皆有嚼檳榔的習慣,有許多民眾都誤以為只要檳榔不含其他添加物就不會罹癌,其實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在92年證實,「檳榔子本身即是第一類致癌物」,即使無添加紅灰、白灰、荖花,光嚼檳榔就會致癌。

癌症連39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尤其是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ㄧ,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名;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篩檢率達約5成,就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及26%死亡風險,有菸檳行為者不做口腔黏膜檢查,死亡風險增加3成5。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09年01月21日公布我國確診首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COVID 19)疫情延燒至今,導致民眾即便身體狀況出了問題也不願踏入醫院,尤其是口腔癌篩檢,因要脫下口罩,讓許多民眾更不願意接受檢查,對醫療院所「唯恐避之不及」,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接受癌症篩檢情形也大受影響,根據1~6月最新統計,有菸檳行為者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有23.7萬人次,相較109年同期減少約1.5萬人次(6/%)。

郭綜合醫院何承宇醫師表示,雖說民眾於防疫期間必須做好全面防護,抗疫重要但防癌也很重要的,隨著疫情逐漸穩定,呼籲有菸檳習慣的人,符合口腔癌篩檢資格尚未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者,要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但戒菸檳更加重要。

國民健康署自民國99年起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每年透過篩檢可以發現3,600名癌前病變個案與約1,300多名口腔癌;不過,防範口腔癌不能僅靠政府衛生局所與醫療院所等單方面推動篩檢,其實口腔癌或口腔癌前病變,可透過口腔癌篩檢提早發現。郭綜合醫院何承宇醫師表示,本院設有免費口腔黏膜檢查,凡30歲以上男女,目前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或目前有吸菸的民眾及18-29歲嚼檳榔(含已戒檳)原住民,可每兩年一次的口腔黏膜免費檢查,民眾只需攜帶健保卡即可接受檢查,只要短短幾分鐘就能確保自己的口腔健康,郭綜合醫院與全民一同防疫與守護您我的健康。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齡孕婦突發水腫,千萬要小心。門診就有一名35歲孕婦,孕期進入第33周時,突然出現輕微頭痛及全身嚴重水腫症狀,家人驚覺不對勁,緊急送醫,診斷為子癲前症,醫師建議必須住院安胎,沒想到狀況仍不穩定,只好立即剖腹生產,這才平安生下3000公克女寶寶,但孕婦隔日卻出現肺部水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肺癌病人治療後,得小心「二次肺癌」上身!新光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張益誠提醒,文獻顯示,原發性肺癌病人在接受治療之後,得到與癌症轉移不同的第二次肺癌的機率約為10到15%;而預防之道,唯有定期檢查,早期發現癌症以及個人化的治療,才有助治療成功。 另一方面,張益誠表示,多重原...

閱讀詳情 »

隨著新年過去,天氣開始逐漸轉暖,由於日夜溫差大,清晨出門時仍穿著非常保暖的衣物,以至於接近中午時過於悶熱不透氣,此時更應該注意衣物透氣,避免私密處過於悶熱而受感染。大樹藥局歐宗融藥師表示二、三月份連假多往往作息與飲食容易不正常,加上氣溫多變容易感冒,使身體免疫力降低,這時若剛好遇到私密處過於悶熱、清...

閱讀詳情 »

2020年度熱血醫師-看病不知道要看哪科?林毅敦醫師:選家醫科就對了! 採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受訪專家/家庭醫學專科醫師-林毅敦醫師 提問一:醫師工作繁忙,為什麼會加入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熱血醫事的行列,並撥空回覆網友線上的問診呢? 林毅敦醫師表示,忙碌的工作間仍有空檔,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