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產前安胎的注意須知

產前安胎的注意須知

懷胎十月,胎兒會在媽媽肚子中逐漸長大、成熟,但是,若胎兒尚未成熟卻因故出現早產徵兆時,就會建議媽媽安胎。王立文婦產科診所施俊宇醫師表示,產前安胎最重要是遵照醫囑、多休息、避免勞動,此外,放鬆心情、注意飲食也很重要,只要寶寶能在媽媽肚子裡多住一天,就有助於減少寶寶出生後的健康問題。

 

產前安胎的注意須知

 

懷孕期間,寶寶能在媽媽肚子裡待好待滿就是最重要的事,若無特殊情況下,一般建議寶寶在媽媽肚子裡至少應住滿37週較為適當,因為胎兒在肚子裡需要時間慢慢成長、發育、成熟,早產對寶寶來說除了可能出現低體重的問題之外,若在器官發育尚未完全成熟時就出生,對於寶寶未來健康來說將會是一大隱憂,因此,若寶寶在37週前出現早產的警訊時,就會建議安胎。

 

產前安胎需要注意哪些重點呢?施俊宇醫師表示,安胎期間最重要是要配合醫囑,放鬆心情、多休息、避免勞動;根據臨床觀察,孕婦在睡眠期間因為身體與心情都處於放鬆狀態,子宮收縮的狀態也會比平常醒著時著明顯減少,安胎的效果較好。

 

此外,在安胎期間由於活動量減少、熱量消耗也較少,因此孕婦宜留心飲食攝取,避免吃高油、高糖、空熱量飲食,避免體重大幅增加;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吃太鹹,以免加重身體水腫的狀況。飲食除了注意以天然食材為主、多吃蔬果外,建議也要多補充富含鈣質的食材,以因應活動減少可能造成骨質流失的狀況。

 

若胎兒的狀況較不穩定者,醫師通常會建議孕婦在安胎期間可臥床休息,若因長時間臥床感到不適時,可在床上翻身、側躺、伸展、活動腿部。施俊宇醫師也補充,性行為、按摩胸部都有可能會刺激子宮收縮,因此在安胎期間最好避免。

 

至於何時才能下床走動呢?施俊宇醫師表示,這部分需視孕婦的狀況才能決定,但即便可以下床活動也不代表日常活動就能立刻恢復正常,仍建議孕婦以多休息、不勞累為原則,日常活動採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恢復,期間若出現異狀時仍應盡快回診檢查,以確保媽媽寶寶的健康。

 

安胎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婦產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王立文婦產科診所 施俊宇醫師

 

延伸閱讀:

先兆性流產的常見原因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4448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產前安胎的注意須知

相關推薦

60歲王先生因罹患家族性腦部動靜脈畸形,37歲首次腦溢血中風;50歲2次中風;106年10月他3度中風,幾乎成為植物人,那時他才58歲。顱內動靜脈畸形是種先天性疾病,因腦部動靜脈脆弱、畸形,直接承受動脈的血流高壓易造成破裂出血,好發於20至40歲年輕族群,如果沒有妥善處理,血塊壓迫恐導致永久性神經...

閱讀詳情 »

80歲的張爺爺近幾個月因為雙腳反覆紅腫就醫,經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但使用抗生素治療後病情仍反覆發作,而且即使腳紅腫的像米龜,張爺爺卻不覺得疼痛。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的四肢肌力正常,但感覺較弱,尤其腳上對音叉的震動完全無感,抽血檢驗結果為嚴重的維生素B12缺乏。 回溯張爺爺的情況,大約近1、2年...

閱讀詳情 »

現年77歲的知名命理學家韓雨墨,去年10月初因罹患帶狀皰疹,前往各大醫院治療後仍出現持續神經疼痛症狀,雖服用止痛藥卻只是治標不治本,直到今年3月接受中醫治療,歷經3周診療後,煩惱多時的抽痛終於不再發作,原本夜晚難眠至今也能一覺到天明,工作恢復正常,重拾彩色人生。 中醫師羅永欽表示,韓雨墨來到中醫診...

閱讀詳情 »

藝人姚黛瑋日前在宜蘭縣活力關懷協會的邀請下,與87樂團、方馨、黃瑄、陳彥廷與林則希一起出席公益「挽袖捐血讓愛延續」活動,演出「實習醫師鬥格」、「幸福來了」,還加入「鳳凰藝能」這個大家庭,讓她覺得溫馨又快樂,她說在團隊合作齊心努力下,那一天一共募到1086袋的血,還破全台記錄,協會會長及志工們特別感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