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產婦的隱形殺手「肺栓塞」醫籲:孕媽媽產後應及早下床

產婦的隱形殺手「肺栓塞」醫籲:孕媽媽產後應及早下床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產後盡早下床這麼重要!台灣婦產科學會7日舉辦「婦產殺手:肺部靜脈栓塞」活動,希望藉由推動「安產御守」小卡,鼓勵所有孕產婦產後盡早下床,避免長時間的臥床,造成靜脈栓塞、肺部栓塞的形成造成缺氧死亡。台灣婦產科學會理事長黃閔照呼籲,剖腹產臥床時間長,盡早下床為佳,自然產孕婦6~8小時下床,也可懷孕時穿著彈性襪,降低血栓的累積。

國人安胎觀念應轉變  穿彈性襪、右側睡覺能降低風險

當代安胎觀念正在轉變,國人安胎觀念一定要足月,實際上躺太久會生病,將增加罹患肺栓塞風險。馬偕醫院婦產科秘書長黃建霈指出,肺栓塞八成發生在剖腹產的孕婦,建議不必要的剖腹產可以減少,若需要剖腹產者,不建議躺太久,安全情況下盡早恢復活動,可以有效減少肺栓塞的發生機會。

台灣婦產科學會理事長黃閔照則提到,剖腹產臥床時間長,應盡早下床為佳,自然產孕婦6~8小時下床,若因疼痛無法下床, 可以改為右側睡覺,避免左側血管因擠壓造成血栓。不過,肺部栓塞沒有任何徵兆,為避免憾事重演,對此醫師呼籲,產婦可以在懷孕期間穿著彈性襪,不是只有靜脈瘤或高危族群需要穿,建議所有產婦可以穿至到產後六週,降低血栓的累積。 

肺栓塞初期沒有明顯徵兆  孕期體重控制非常重要

 一位30多歲的李小姐於懷孕期間體重上升至112.5公斤,於產後第二日突然感到明顯暈眩,原以為是貧血,不到兩分鐘突然在廁所昏倒,送醫急救,半小時內心跳竟停止。所幸急救後,李小姐對血栓溶解劑的反應良好,即使診斷為兩側肺栓塞,也順利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

黃建霈提醒,體重的控制在孕期非常重要, 孕前體重為正常的BMI,體重控制一般10~14公斤內,將罹患風險降至最低,若原先體重超過80公斤,孕期只能增加6~9公斤,體重增加過多,罹患肺栓塞的風險會增加。

肺栓塞病勢致死急速  呼籲所有產婦盡早下床

隨著飲食西化,產婦體重上升,加上生育年齡的延遲,使得肺栓塞罹患率逐年升高。為什麼孕婦容易發生肺栓塞?臺大醫院婦產部林芯伃解釋,孕婦血流速度本來就比較緩慢,加上凝血功能會被活化,不論自然產、剖腹產的孕婦,身上的傷口都會激發凝血功能,在此情形之下,血栓更為容易形成。

醫師指出,當血栓在肢體末端形成後,順著血液回流至心臟、肺臟,進一步阻塞在肺靜脈、腦部,造成腦中風。黃閔照進一步解釋,若無法獲得氧氣,容易病變致缺氧死亡,所以肺栓塞比羊水栓塞更凶險。

醫師呼籲,若出現特殊危險徵兆,比方出現異常疼痛(下肢靜脈栓塞處)等,任何異常疼痛感請與醫師反應。尤其出現喘、疼痛、異常咳血或不明原因昏厥、意識喪失警覺,可能為非常危急症狀,請立即送醫急救。

【延伸閱讀】

台灣綠蜂膠權威全面解析 黃中洋博士:小心假貨!
心肌梗塞找上誰? 三高、腎病族群多注意
旅行、聚會約起來! 別讓身體不適壞興致 醫師教你免疫力超前部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6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還不到50歲的黃小姐,參加公司提供的健康檢查時,選擇加做四癌篩檢的乳房攝影檢查,報告顯示左側乳房有細小多型性鈣化,進一步接受切片檢查後發現為原位癌,進行外科手術後,目前在門診規律追蹤。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黃薰瑩醫師表示,若能及早發現並及早治療,將可以大幅地改善日後疾病惡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62歲的張姓婦人,跌倒時用右手撐地,導致右手腕整個腫脹變形,到急診室救治,經X光檢查後確診為「右手腕遠端橈骨骨折」,因婦人很擔心手術後會影響工作及生活,豐原醫院醫師羅達富告知可採用微創手術治療,術後隔天要提筆寫字都行,讓病患安心接受手術,目前手腕功能已恢復正常。骨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0歲的陳先生,年輕時就染上菸癮,抽菸超過40年,每天至少一包菸,長時間處於菸霧繚繞中,常常邊抽邊咳嗽都不以為意,平時在戶外走路或在家中上下樓梯時還會喘,卻認為是缺乏運動所致;直至最近一次連續假期與家人出遊登山時,陳先生才走幾階就嚴重喘個不停,最後更因呼吸不順昏倒送醫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正值壯年的李先生,因腹脹、腹痛、食慾不佳之症狀維持了一個月,且在一個月內體重下降了約10公斤,因此至安南醫院就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在乙狀結腸有一惡性腫瘤,且已經有阻塞的情形。於是收治李先生的腸胃科郭立夫醫師立即替其安排腹部電腦斷層,並使用腹腔鏡一次切除兩顆腫瘤及同時做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