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產後憂鬱4危險群 第一胎媽咪小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

產後憂鬱4危險群 第一胎媽咪小心!

孕婦辛苦懷胎十月期間,忍受許多生理上的不適,心理也備受考驗。產後要習慣身體疼痛、照顧孩子的辛勞、周遭親友關係的改變、重新調配生活等等,生活及身體狀況的急遽變化,可能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出現產後憂鬱的現象。

生產第一胎等4類 產後憂鬱症高危險群

雙和醫院婦產科產科主任毛士鵬表示,造成產後憂鬱症主要與「周遭環境」、「個人體質」、「荷爾蒙變化」等因素有關。周遭環境因素中,「社會支持」如醫療、產後照護、帶小孩、哺餵的孕後指導等;以及「環境友善」,例如出外哺餵母乳的方便程度、公車能否方便等,都密切影響媽媽的心理。

由於產後媽媽的荷爾蒙變化,不像更年期是一段較長的時間,在幾天內就發生急遽變化,容易發生憂鬱傾向。產後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包括(1)曾患精神疾病(2)生產第一胎(3)單親媽媽(4)家庭總體收入或個人收入低。

藉由評估量表 自我衡量產後憂鬱症可能性

產後憂鬱症的徵兆包括對未來沒有期待感、事情出錯時易責備自己、焦慮和擔心、害怕和驚慌、透不過氣、失眠、難過、有自傷念頭等,如果經常出現以上狀況,恐怕有產後憂鬱症的傾向。更詳盡的評估,可透過「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自我檢視(https://goo.gl/LTUPfS),總分為10至12分代表有可能為產後憂鬱症,13分以上極可能已受憂鬱症所苦,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毛士鵬主任說明,產後憂鬱症就醫,一般求診精神科醫師。但亦須解決導致產後憂鬱的根本原因,醫院會盡可能提供協助,像是育兒問題,如母乳哺餵不順利導致挫折感,可由院內母乳志工協助輔導;身體不適導致心理壓力,可求診婦產科醫師;若本身為單親媽媽,則會請社工介入、訪視,或轉介政府輔導。

盡可能多加陪伴、給予身心靈支持

毛士鵬主任提醒,產後憂鬱症狀一般而言會慢慢解除,但如果症狀仍持續未轉好,應考慮就醫。除了社會方面照護系統應提升,丈夫及親朋好友們應給予產後媽媽足夠的同理心與耐心,不要以斥責的方式來否定,並且盡可能不讓媽媽單打獨鬥、多加陪伴。由於世代隔閡,長輩可能因重男輕女觀念給予產後媽媽壓力,期望能透過政府宣導加強重視,教育長輩調整觀念。

 

【原文章請見:產後憂鬱4危險群 第一胎媽咪小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中年女性若出現前頸腫大疼痛、發燒、心悸、倦怠可別誤當感冒,很有可能是「亞急性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有時與急性咽喉炎不易區別,往往會被當作上呼吸道感染處理,常經治療一段時間無效後,進一步檢查才診斷此病。 似感冒症狀 進一步檢查才確診 臺北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50多歲的美秀幾年前發現自己視力變差,觀看手機螢幕也容易疲憊,初期以為只是長期使用手機的不適,然而有一天女兒經過房門,美秀卻尖叫吶喊問你是誰。前往醫院檢查後確診罹患黃斑部病變,然而醫師宣判美秀已經失去了治療黃金期。 黃斑部病變年輕化 見暗影、模糊速就診 彰化基督教...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現代上班族不僅工作時數長,每日在電腦前爆炸式接收資訊,更讓許多上班族備感壓力。根據國內人力銀行「上班族暴走指數」調查,高達9成1的上班族處於高壓狀態,除了精神壓力外,眼睛過勞引發的乾眼症還會降低工作效能! 乾眼症年輕化 甚至惡化精神疾病 亞東醫院副院長張淑雯表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楊雅雯女士患有巧克力囊腫多年,2年前囊腫突破裂造成急性下腹痛及腹膜炎,緊急執行手術,手術順利。原先楊女士夫婦考慮身體狀況,有無法生育孩子的心理準備,術後復原良好,爾後還傳來懷孕喜訊,夫妻倆喜不自勝。 易沾黏、下腹痛 經血堆積成巧克力囊腫 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醫師龐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