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產後憂鬱4危險群 第一胎媽咪小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

產後憂鬱4危險群 第一胎媽咪小心!

孕婦辛苦懷胎十月期間,忍受許多生理上的不適,心理也備受考驗。產後要習慣身體疼痛、照顧孩子的辛勞、周遭親友關係的改變、重新調配生活等等,生活及身體狀況的急遽變化,可能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出現產後憂鬱的現象。

生產第一胎等4類 產後憂鬱症高危險群

雙和醫院婦產科產科主任毛士鵬表示,造成產後憂鬱症主要與「周遭環境」、「個人體質」、「荷爾蒙變化」等因素有關。周遭環境因素中,「社會支持」如醫療、產後照護、帶小孩、哺餵的孕後指導等;以及「環境友善」,例如出外哺餵母乳的方便程度、公車能否方便等,都密切影響媽媽的心理。

由於產後媽媽的荷爾蒙變化,不像更年期是一段較長的時間,在幾天內就發生急遽變化,容易發生憂鬱傾向。產後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包括(1)曾患精神疾病(2)生產第一胎(3)單親媽媽(4)家庭總體收入或個人收入低。

藉由評估量表 自我衡量產後憂鬱症可能性

產後憂鬱症的徵兆包括對未來沒有期待感、事情出錯時易責備自己、焦慮和擔心、害怕和驚慌、透不過氣、失眠、難過、有自傷念頭等,如果經常出現以上狀況,恐怕有產後憂鬱症的傾向。更詳盡的評估,可透過「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自我檢視(https://goo.gl/LTUPfS),總分為10至12分代表有可能為產後憂鬱症,13分以上極可能已受憂鬱症所苦,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毛士鵬主任說明,產後憂鬱症就醫,一般求診精神科醫師。但亦須解決導致產後憂鬱的根本原因,醫院會盡可能提供協助,像是育兒問題,如母乳哺餵不順利導致挫折感,可由院內母乳志工協助輔導;身體不適導致心理壓力,可求診婦產科醫師;若本身為單親媽媽,則會請社工介入、訪視,或轉介政府輔導。

盡可能多加陪伴、給予身心靈支持

毛士鵬主任提醒,產後憂鬱症狀一般而言會慢慢解除,但如果症狀仍持續未轉好,應考慮就醫。除了社會方面照護系統應提升,丈夫及親朋好友們應給予產後媽媽足夠的同理心與耐心,不要以斥責的方式來否定,並且盡可能不讓媽媽單打獨鬥、多加陪伴。由於世代隔閡,長輩可能因重男輕女觀念給予產後媽媽壓力,期望能透過政府宣導加強重視,教育長輩調整觀念。

 

【原文章請見:產後憂鬱4危險群 第一胎媽咪小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你也有掉屑困擾嗎,小心恐併發中風!40歲的蘇小姐5年前乾癬發作,因為小腿、大腿、臀部、腹部、手肘、胸部等部位都出現斑塊狀脫屑,愛美的她不得不放棄最愛的短褲、短裙。有時患部奇癢無比,常常抓到破皮流血,2年前至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後,症狀才大幅改善。醫師提醒,勿輕忽乾癬長...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濕疹拖一年,原來竟是皮膚癌!一位50歲的女性1年多前於左腋窩長了一塊紅斑,起初以為是濕疹,自行塗抹藥膏,但用掉一整條卻無效,3個月前在斑塊中央出現小傷口,沒想到傷口一直無法痊癒。經皮膚科切片檢查,婦人竟罹患罕見的「乳房外柏德氏病」皮膚癌。 乳癌表徵 好發乳癌患者的乳...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不管是在通勤列車上、校園裡甚至是家中的餐桌上,到處都可見到低頭族,網路與智慧型手機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度的網路成癮問題,除了工作或學業的專注力被分散外,也會導致睡眠不足、視力減退等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更容易造成家人朋友情感間的疏離。 男比女高網路遊戲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立冬過後,晝短夜長,隨著氣溫低的時間越來越長,冬令進補是許多民眾讓氣血活絡、抵抗寒氣入侵的方法之一,只要順應自然四季變化以養生,就能增強體質,除了適當運動及飲食外,更重要的是睡眠時間充足,早睡晚起是重點,早晨不宜起得太早,才能養人體陽氣、避寒就溫。 睡前可用溫水泡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