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保健食品混藥品有風險?藥師提醒時間是關鍵!

近幾年來,保健食品越來越夯,越來越多人跟上保健風潮,但是並不太了解藥物,產生很多好奇和疑問,最近在華人健康網《5914呼叫醫師》網站上,有許多網友提問:「藥品到底能不能一起吃呢?」,5914駐站醫師:馬尚榮藥師,在直播上為大家解說,食品、藥品和保健食品之差異。

保健食品混藥品有風險?藥師提醒時間是關鍵!

※分類「食品」、「保健食品」與「藥品」:

平常每日三餐所吃的食物,可稱為「食品」;而從食品中萃取出成分,濃縮至最有效的劑量後,再做成錠劑、膠囊或飲品,稱為「保健食品」。相較起來,保健食品有更佳的效益。但是也不能說是有治療效果,只有「藥品」才能夠宣稱有治療效果。

Q1:藥品跟保健食品一起吃,會不會相互影響?

普通情況下,不會出現相互影響,但是,腸道系統沒有分類藥品和保健食品的功能,只會一併吸收,建議大家,在食用藥物或是保健食品之前,請先去詢問專業人士,會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Q2:多種保健食品能一起服用嗎?

現代人重視健康,常常聽聞一些保健食品對身體好,便買來服用,卻忘記評估身體的需求,買到了成分、功效相同的產品。除了造成荷包失血外,也需要擔心多餘的成分無法被身體吸收或排除乾淨,滯留在身體中,反而造成負擔。「挑選最適合自己、有必要的」,才是最好的保健方法。

Q3:吃人參、雞精這類補品,需要跟吃藥時間分開嗎?

有研究發現,部分中藥與西藥一同服用會有交互影響,藥師建議,不論先服用哪一種,至少要間隔1~2小時,就能降低發生潛在影響的機率。最安全的方法,還是在領藥之前,提前跟醫師說自己正在服用什麼藥品,確認一起服用會不會有影響。

保健食品混藥品有風險?藥師提醒時間是關鍵!

Q4:營養品、保健品能跟藥品一起吃嗎?

不同的藥品,並不建議混合一起吃,間隔1個小時為佳,舉例:「抗凝血劑與魚油一起吃的時候,會有潛在性的交互影響」。另外,藥師表示,不管吃任何藥品或保健食品,以適量為佳,先瞭解自己身體需求,再選擇合適的劑量,才不用怕會吃錯。

Q5:高血壓藥可以跟保健食品一起吃嗎?

不至於會讓血壓突然降得很低,平常就有控制好血壓的話,幫你看診的醫師自然會幫忙減少劑量,則保健食品的話,建議還是要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然後向專業人士詢問,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馬尚榮藥師小叮嚀

1. 瞭解藥物是「水溶性」or「脂溶性」:

水溶性是可以由尿液排除,但是脂溶性需要油脂代謝,有可能會儲存在體內,過量的營養就會給身體帶給負擔喔! 

2. 綜合維生素需求量不用多:

主要還是依照個人的需求,以及正在吃的保健食品來做挑選,重複成分的機率很大,人體每天的需求劑量不多,除非是生病造成某些營養缺乏等特殊狀況下,才需要去多補充。

保健食品混藥品有風險?藥師提醒時間是關鍵!

3. 吃藥配水最好:

藥物有一定的酸鹼性,配上茶、咖啡、牛奶、果汁…等飲品,可能會產生變質、交互作用的影響,反而帶給身體更多的負擔,尤其是上班族每天一杯咖啡,還是建議間隔1個小時以上為最佳。水的溫度也不能太高,可能會把好的成分給溶解掉,室溫或是溫水是最好的。

吃藥物、保健食品或營養品之前,還是要先了解身體的需求,再挑選適合的藥品或保健食品,減少重複攝取的問題。並依循專業藥師的指示,這樣才能有效的發揮藥品或保健食品的功能。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2/667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年僅23歲的凱渥男模張誌軒於深夜運動後,突感心臟不適,暈倒在地,緊急送醫後,仍不幸死亡,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王宗道提醒,高血壓為主動脈剝離的重要危險因子,年輕人仍須定期量測血壓,瞭解自身血壓狀況。 藝人「小鬼」黃鴻升去年也因主動脈剝離而逝世,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圖文記者蔡岳宏、影音記者田柏升報導】一名年僅22歲青年,確診原發性高血壓,雖然先執行生活型態與飲食控制,但24小時血壓監測顯示仍血壓降不下來,長期恐對器官造成傷害。考量父母希望給孩子不用藥物治療的機會,醫師建議施行經導管腎動脈交感神經燒灼治療,術後在不用任何降血壓藥物的情況下,青年血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超過一億人,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作息。然而有一個疾病更可怕,每天都困擾著全球20億人,那就是睡眠障礙。在台灣約有700萬的人飽受睡眠障礙困擾,其中高達350萬人有睡覺打呼問題,不只會干擾旁人清夢,更可怕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找上你!老婆睡眠障礙就醫 竟是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醫療手術的進步讓麻醉需求日益提升,在傳統手術麻醉中,主要仰賴麻醉專科醫師經驗,因此部分開刀病患可能因麻醉深度不足,或是個體上差異,產生疼痛、躁動、甚至術中清醒而帶來極大恐懼感,大大影響手術進行與安全;抑或麻醉太深,造成生命徵象不穩定、延遲清醒、術後全身無力,對開刀體驗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